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261 0
2014-01-17

     2013年上半年我国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74个监测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4.8%,超标天数比例为45.2%,其中轻度污染占25.4%,中度污染占9.5%,重度污染占7.5%,严重污染占2.8%。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24.4%、20.9%和16.8%,环境质量状况非常严峻。

    我国化工行业企业数量多、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数量大、近年来已有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迹象。以钛白粉为例,每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国内和国外分别约15吨/万元和67吨/万元,是国外的4倍多。目前国内一些低附加值、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产品产能仍然过剩,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低污染产品还需要进口。据数据,2011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排放工业废水31.2亿吨,工业废气约3万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14万吨,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3.5%、4.4%和3.5%,位居第2、4、5位。其中,排放化学需氧量32.8万吨、氨氮9.3万吨、二氧化硫97.5万吨、氮氧化物54.0万吨,分别居工业领域的第4、1、4、4位。一些特征污染物如氨氮、氰化物、危险废物更是高居首位。在环保部公布的废气、废水污染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分别有482家和803家,合计占重点监控企业数量的39.2%。由于产业、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压力,加剧了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图1:化工行业占各类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比例



    “十二五”化工行业环保发展目标要求做到三废回收利用和部分零排放。“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一是提高高能耗、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进行源头遏制;二是加大有毒、有害化学品淘汰力度;三是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减少有毒污染物排放;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风险防控能力。


    根据化工行业环保治理规划,到2015年,所有化工企业要实现清污分流,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10%、12%,主要行业吨产品废水排放量降低10%;化工主要行业可利用的工艺废气、余热都要回收或综合利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8%、10%,锅炉燃烧烟气和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处臵率达到100%。


    目前来看化工行业污染减排达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未来行业环保将必将更加严厉,也必将导致行业供需结构的变化。


    中国是农药生产大国,目前统计在册的农药企业有800多家,此外,尚有一些未统计或三无企业,据估计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将超过1400家。据统计,2013年1-11月,我国共生产化学农药原药297.02万吨,据世界首位。而农药行业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与化肥、硫酸等传统化工行业相比,其三废排放虽不大,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高,极难治理,大部分农药企业难以彻底做到三废排放达标。农药绝大部分是有毒物质,其中有些是剧毒物质,有些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却具有慢性毒性或“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或具有环境激素效应,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巨大。因此,近年来国家一直把农药行业作为环境治理监管的重点行业。


    而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从影响程度来看,农药行业所受的影响无疑最大。在生态农业的主基调下,生物农药以及绿色农药取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2013年5月开始,环保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了草甘膦环保核查,针对农药生产环保污染进行严厉整治,表明政策层对化学农药安全整治决心日益强烈。化学农药生产将日益面临环保、政策等各种瓶颈,而生物农药和绿色农药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流。


    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农药行业中,生物农药工业销售产值为318.44亿元,占农药行业工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13.47%。但是,生物农药在农药生产中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2年上升幅度达到了1.95个百分点,且生物农药产值的增速连续3年超过30%,生物农药及绿色农药取代传统化学农药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15年,预计全球生物农药及绿色农药市场将达到30亿美元。随着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监管部门对传统化学农药的限制力度不断加大,生物及绿色农药将有望得到极大的推广。


    随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出,在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的情况下,生物农药将有望搭上生态农业的顺风车,实现快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存在见效慢、技术流程复杂等缺点,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此外,主导品种偏少、制剂水平低、成本偏高、防治效果不稳定、应用主体培育不够等诸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在对传统化学农药限制以及环保监管加大的同时,对化学农药的供应结构必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虽近两年全国水旱灾害总体偏轻迹象,但是涝灾有加重的趋势,而涝灾的加重将会导致虫害高发以及水稻类作物杂草害的发生。预计14年农药需求量仍将维持,百草枯、毒死蜱以及草甘膦的行情仍将存在,而绿色及生物农药将具有长期发展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