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曾做出预测,到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至170.1亿吨油当量,届时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占到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80%。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及其衍生产品占比较小。虽然煤炭资源具有储量丰富、产生同等热值的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但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煤炭这一能源类型燃烧效率较低、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因此从单一倚重煤炭能源向“煤炭—石油及其衍生能源”多种能源类型均衡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并将随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1:世界一次能源结构

    图2:我国一次能源结构

    从产业链传导的角度,经济的发展速度、能源的供需格局和价格水平决定了能源开采业的景气周期,而能源开采的活跃程度又直接影响着油气钻采设备的需求强度。由于油气设备与服务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下游勘探开采的投资支出,而勘探开采的投资支出又与原油价格正相关,因此,油气设备及服务行业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
    图3: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内仍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目前国内的油气资源开发投资主要集中于三个部分:新增油气产区的勘探开采、历史老旧油气田的增产、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在常规油气资源方面,由于国内新增的油气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等低渗透、低压、低丰度地区,而原有的大庆、胜利、辽河等老旧油田已纷纷度过丰产期而进入产量衰减阶段,因此无论是新增油气资源的开发、还是老旧油气田的增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保证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长期处于高位,并带动油气勘探开采装备产业链的高景气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2012年,我国原油产量20,747万吨,消费量48,366万吨,对外依存度为57.10%;同期天然气产量1,072.2亿立方米,消费量1,43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25.46%,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世界天然气的年均消费量正以两倍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速增长,其中以LNG的表现尤为突出。
    我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由自产气、外输管道气和进口LNG三部分构成。由于我国天然气价格长期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链上游供气企业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天然气价格调整势在必行。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国家制定了“走出去”的能源战略。2009年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油气资源并购爆发式增长,中石油即相继获得了艾哈代布、鲁迈拉和哈法亚三块油田的开发服务合同,三块油田完全达产后将年产油约1.6亿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国内全部石油产能。在拓展海外市场之初,“随油出海”是我国油气装备和服务企业的重要途径,随着自身竞争实力的增强,已逐渐演变为主动获取海外订单和业务。在全球油气资源需求缺口不断增大,油气勘探开发资本支出不断高企的背景下,以中东地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将为我国油气装备和服务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这其中民营企业的步伐或许更加快速。
    非常规天然气是指那些难以用传统石油地质理论解释,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方式与常规天然气藏具有明显差异的天然气聚集,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自产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常规天然气1385亿立方米(含致密气),煤层气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采160亿立方米),页岩气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量约935亿立方米。其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支持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商业化开采,非常规天然气的占比将提升至21.31%,从而带动对钻井、压裂等钻探开采设备及服务市场的需求。此外,由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储量分散的特点,而中小型液化装臵等就地储运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管网垄断对资源外输的影响,并使得就地液化运输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因此相关液化装备也将受益于国家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就近利用、就近入网的鼓励政策。
    表1:我国“十二五”常规天然气开发重点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