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对经济的第一反应就是买卖东西,发领工资。金融则更窄一些,一个词:股票!
听到经济学的第一反应是需求供给,一大串交叉的图表和计算不完的微积分、求偏导……
其实是这样的吗?
首先,要澄清一点:经济学并不是专门讨论钱的,事实上经济学是讨论资源配置的一门学科。就是讨论如何合理安排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由于money比较重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所以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们之间的贸易、消费和投资等等。
说资源配置似乎依然玄乎了一点,举个例子:大卖场人好多该排哪个队?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究竟是打游戏还是陪女朋友?韩国人质被绑了,是打过去还是赎回来?
这些其实都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学过了经济学虽然未必你就能真正在一秒钟内确定该排哪个队,你却能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方式来思考,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个社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价格歧视大概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但换种说法:打折,不管是40出头的大妈还是20岁的时髦女生都不会不觉得亲切。打折其实是一种歧视行为,知道为什么
吗?
不要以为经济学有多复杂,它其实就在你身边。
其实商家也知道,要是不打折,它的衣服、鞋子是不可能都卖出去的。但是,为了维护品牌的“档次”,它不可能直接降价。但是由于工厂就在那,一件衣服设计出来后主要的陈
本早就不是生产原料的价格而是给设计师的佣金(即边际成本很低),因此只有多销,尽可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才能赚更多的钱(榨取各个等级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就是每
个人对一件商品的心理价位(消费者期望)与实际付费的差额,同样一件商品每个人对它愿意出的价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你仔细思量,就会发现商家最常用的就是以“新品”为
名吸引愿意出高价的人,而用优惠打折吸引愿意出低价的人的伎俩。
这还只是小伎俩呢!
“五公里内发现有比本店相同商品价格低的情况退还5倍差价!!!”熟悉不?
几乎每个大卖场都会在醒目的地点摆出这样的标示,有的人也许会想“超市总算有点良心,也会为了标榜自己的产品低价而给我们一点福利”
错!!!
下面列述差价返还伎俩的7宗罪
1、借此伪善地宣传他们所谓的“回馈顾客”
2、吸引眼球,虚张声势(让你觉得这家店很“硬”,东西肯定很便宜),老板躲一边偷偷数他的超额利润去了
3、只要给出蝇头小利就能让你死心塌地地在他的店里买东西
4、他以后再也不用花钱雇佣探子调查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了,因为你做了他的廉价劳动力
5、由于差价返还,别的大卖场越是降价消费者越是愿意去他的卖场
6、由于别的大卖场都明白第4条,他们再也不愿降价了
7、当卖场发现越是提价越能把消费者吸引过来的时候,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一篇很浅的文章,对生活中经济学现象的浅显剖析,高手可以飘过。非经济类的有兴趣可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