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经济中,有一种骗子,骗人手法常见的就是卖所谓的“跳楼价"超实惠商品。高端的有借助电视平台的,低端的在繁华商业街摆地摊。看了平狄克版微经后,发现骗子的手法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书中说:如果一个人的需求也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就表明存在“连带外部效应”,这个很容易理解。比较明显的例子是中国老百姓对私家车的需求,实际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因为存在攀比效应,存在正的连带外部效应。通俗讲,当整个社会私家车的数量多到在老百姓看来拥有私家车是一种潮流时,个人对私家车的需求就会对他人的需求产生影响。回到骗子的营销手法上,首先打“降价”牌,降得离谱的价格,在非理性人看来以为会拣到“大便宜”,也就是获得很大的消费者剩余。商家都是追求利润的,特别是练地摊的,谈不上什么发展战略,就是盯着眼前利益的,怎么可能让消费者捡便宜。让你觉得便宜,是先吸引你的眼球,请君入瓮罢了。比较恶劣的骗子,可能通过夸大优惠的手法吸引消费者参与活动后,进一步偷换概念,比如抽奖,捆绑销售,卖假货等办法榨取你的现金。甚至有暴力托儿恐吓你,强迫你购买。文明点的,往往也借助托儿,用托儿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正的连带外部效应,让你觉得很多人都在买的东西是超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