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46 3
2014-01-31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宏观经济角度看,某一经济部门的杠杆率为其总债务占GDP的比率。部门杠杆率通常分为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ZF部门)和金融部门两类。但金融部门的负债构成了非金融部门的资产,为避免重复计算,金融部门杠杆率计算可不考虑金融部门债务中的通货和存款,仅以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和外债余额作为负债,并与GDP比较。这样加总两大部门的杠杆率可得出一国的宏观杠杆率。   渣打银行2013年7月16日发布的《亚洲债务大起底》报告显示,中国的部门杠杆率为:截至2012年末,企业部门债务约占GDP的117%,ZF债务占GDP的78%。渣打银行关于中国ZF部门的杠杆率高于国内一些机构的测算,并接近公共债务占GDP的警戒线(80%)。
   因为部门债务在银行信贷收支表上表现为信贷,宏观杠杆率的另一个指标是信贷占GDP比重。野村证券的张智威和陈家瑶提出这一宏观杠杆率有一个“5-30”规则,即在5年之内,一国信贷占GDP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该国往往会发生危机。他们的例证为:日本在1985年至1989年,欧洲在2006年至2010年,美国则分别于1995年至1999年以及2003年至2007年符合“5-30”规则,这些国家均陷入危机。如美国2000年高科技股票崩盘,2008年则发生了金融危机。他们测算中国这一杠杆率已从2008年的121%上升至2012年的155%,提高了34个百分点,已符合这一规则。问题是,这个规则对中国灵验吗?徐以升在《第一财经日报》上说,中国在1994年至1998年也曾符合这一规则。我们看到那时并没有发生危机,只是1998年后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我们把这归咎于亚洲金融危机。因此这一规则是否符合中国的情况,值得研究。毕竟这只是一个现象,并没有经过理论论证。而且他们的例证均发生在发达国家,还不能称之为普遍现象。但至少,中国近年来信贷占GDP比重提高速度很快,这一情况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过去,我们特别关注ZF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我们也关注其它部门杠杆率,特别是宏观杠杆率。这些指标均是宏观审慎管理关注的指标,它们均与系统风险相关联,是系统风险的先行指标。█
  作者为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本文为其《中国经济宏观审慎管理问题》系列文章之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1 19:06:57
谢谢,第五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6 08:45: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9 16:55: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