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1823 1
2008-02-19

财政学本科课程内容改革讨论

相对于经济学类其他课程而言,目前国内高校财政学课程内容改革相对滞后,并存两种体系:一种是以人大陈共、厦大邓子基两位老先生主编教材为代表的体系;一种是与国际流行教材如罗森撰写的教材相接轨的体系。大多数高校将前者称作财政学,将后者称为西方财政学。在国内二三流学校甚至一些一流学校中,一般本科教学局限于第一种体系,不但不按国际主流教材讲授,而且存在将第二种体系边缘化的倾向。其结果造成学生学完财政学后即使考取满分仍未入门的现象,此外,也不利于我国现阶段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普及宪政民主思想。本讨论拟分6个部分:1、国内财政学理论体系及其缺陷;2、国内现行财政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3、公共财政学理论体系及其适用性;4、财政学内容规范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财政学内容转轨的困难和阻力;6、推荐几本财政学本科教材。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四、财政学规范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国内财政学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内容庞杂零乱。学者们在将各种财政现象进行简单囊括罗列的基础上,撇开描述政府行为本质的规范理论,企图通过简单地零碎地引进一些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以建立所谓的中国财政学,拒绝与国际主流理论接轨。还有少数学者煞有其事地贴上公共财政学标签,混淆视听。这种所谓的以社会共同需要论为基础的财政学,其实既没有严密地论证哪些是社会共同需要,也没有解决社会共同需要的表达机制是什么,更没有解决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来确保社会共同需要转化为政府收支行为。这种内容体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能使人深刻理解政府收支行为的根据及其本质,因而也不能正确理解现实中的政府收支活动本身,亟需规范。

    财政学本科课程内容规范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体系规范化,即抛弃国家分配论和社会共同需要论,按照国际主流教材的做法,在完整地介绍政府行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政府行为的福利经济学基础、公共部门的行为目标、政府经济职能和公共选择等)的基础上,论述政府支出行为和收入行为。二是研究方法规范化,即用规范的研究方法研究本土问题,除合理借用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工具外,应特别注重借鉴公共选择理论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我国资源配置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比如我国垄断和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当今中国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不公平状况的实际根源,进而理解政府在未来实行宪政转轨的必要性。三是内容规范化,即去掉财政学专业课的实务性内容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着重介绍政府行为基本理论和政府的两大微观经济职能;介绍政府支出内容时不再按经济性质划分,而是像国际主流教材那样紧扣职能分别论述。

财政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不仅仅是学术规范与学术严谨的需要,更是时代要求。

首先,财政学是以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我国政府是“三个代表”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财政学也是关于政府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的政府经济学。这就要求财政学首先要从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范围开始,因为政府职能对应着政府支出活动即政府事权,而政府事权原则上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界定政府职能的过程就是定位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只有弄清楚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有可能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所以,财政学应该首先完整、深入、严谨地论述政府经济职能

其次,中共十七大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是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而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途径。这表明我国已经处于宪政转轨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作为研究政府行为理论的财政学理应配合这一实践过程,普及宪政民主思想,为深化改革和进一步解放思想扫清阻力和障碍。这就要求全面深入介绍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行为,使人们认识到民主是政府活动效率和公平的制度基础,宪政转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http://bbs.cenet.org.cn/index.asp?boardid=9252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4 13:39: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19 11:40:00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