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抵制经济学(一)——校园里的经济学之二
学校的新校区在良乡,交通极不便利,在通地铁前,去任何地方都先得坐校门口唯一的公交环一路到良乡镇上才能转乘其他车,因此校门口的常驻景观就是一排排待客的黑车。
黑车司机知道除了他们学生就只能选择班次时间不规律等待时间未知的环一,“恃宠而骄”对学生的态度也极其恶劣,经常与学生发生纠纷。再加上时不时地集体涨价,学生们对他们也早已意见多多。
但无奈学生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在面对黑车司机时,却多是“单打独斗”,而司机间的共同利益早就让他们成为了一个集体,每每发生争执纠纷时,往往一拥而上把学生团团围住,甚至拳加相加。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学校的论坛上总会嚷嚷着抵制黑车,在短时间内同学们也的确会因为自己的同伴受欺负而拒绝黑车。可是,受制于交通现状,这样的抵制总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但由于很多时候学生们的出行的确是得依靠黑车,因此对黑车的态度又多了一点“又爱又恨”的味道。
要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情况,则可以从价格联盟及供求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在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中,供给一方就是黑车司机们,由于他们间良好的组织性,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市场供给;而需求的一方就是广大的学生,学生们人多势众、有形成联盟的群众基础,但在这个问题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和联盟监督者,所以结盟失败。因此,若要从供求联盟的抗衡中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需求联盟的组建及其采用的议价手段。
联盟的组建比较简单,再此略过不提,单说议价手段。
而说到议价手段则可以从两种角度进行思考:1摆明了来 2 暗中操作。
“摆明了来”就是指学生们结成联盟并选派代表直接与黑车司机们进行谈判,以求压低价格。但考虑到双方在供求关系上的不平等地位,以及黑车司机们的蛮横,若仅凭学生自己的力量,要用这样的方式达到目的,可谓难上加难。
“暗中操作”乍一听有点“当小人,耍阴谋”的感觉,但我想到的方法其实只算一种不太正经的“TRICK”。我的思路是用“虚假的收入损失来让司机们误以为真正发生了收入缩水”具体的操作就是通过校园论坛(仅学生知道)发布学生联盟对黑车的定价,让学生们在乘坐黑车时统一口径以“学生价”来讲价。
但由于要坐黑车出行的同学往往有不得不坐黑车的理由,因此用这样的方法讲价常常只是虚晃一枪,最后还是无奈地接受司机开出的价格,结果只会是议价失败,甚至进一步巩固司机们的定价能力。为了降低这种情况出现的比例,或者说是为了“混淆视听”我会建议那些原本就打算坐公交车出行的同学假装要去坐黑车,在与司机议价失败后,以“不乘坐”来表示自己的强硬态度,转而乘坐公交。虽然这样的行为对原本就打算坐公交的同学来说是“没事找事,浪费时间”(微蛇精病——!)但是从司机的角度看,他却会以为自己因为5块钱的坚持,失去了赚25块钱的机会。这样的事情多了,司机心里难免会打鼓:是不是如果我把价格降低一点,坐车的同学会更多,那样算起来会更赚呢?当司机出现这样的心理波动后,要摧毁黑车定价联盟就会容易许多。当然,精明的司机在结束一天的营业回家算账时,应该能从账面上发现这样的“拒绝乘坐”实际上并没有减少自己的收入。可是,这个tricK由于抓住了人们对“失去赚更多的机会”而懊悔的心理特征,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于理性分析后的结果。(只是这个方法的确太恶搞了一点,我也因此一直没好意思正式在学校论坛里提出来=。=)
除此以外,增强学生们议价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出行不便,交通资源紧缺,黑车在学生出行市场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状况下,“议价”只是一件治标不治本的事儿。要想真正解决学生出行难出行贵的情况,得从源头做起:增加出行工具。
(此文带点玩笑的性质,仅作抛砖引玉,预知后事如何,且看明天的《黑车抵制经济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