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2523 80
2014-02-17
谭立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严谨、自由的幸福公司管理学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幸福公司管理学:

幸福公司管理学致力于使人们的合作产生数倍于个人进行工作的成果。从而使每位体力劳动者通过体力技巧的运用使产量增加一倍时,其报酬也增加一倍。这样人们对泰罗的标准作业工作法就不会有报怨了。而管理者在使员工的产量翻倍时,无疑在相同时间内将工厂的设备与厂房及其他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翻倍,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可以使管理者产生双倍甚至于几十倍的管理工资,而公司的所有者也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当然这看似美好的一切都要从一个企业的整体结构来的实施也实现。

因为在一个过去企业管理制度下,一个员工单方面提高了生产效效率,就意味着他在其它工作时间内无所事事,而他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也是后面的流水线所无法更快速的应用的。这除了会造成生产管理的麻烦之外没有任何收益。

幸福公司管理学致力于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对公司终极目的思考后的全新体系。它使我们过去没理顺的企业部门,企业规划能有一个完美的组织结构,并易于实施与管理。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第四十四章 组织设计的逻辑和规范中说

关系也是管理的一个类属方面。最后一种设计原则即“系统设计”是以关系为中心的。

  同工作与任务或成果相比较,关系这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数量既多,又难以明确规定。因而,一种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必然既是高度复杂的,又是不够明确的。它比起以工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或以成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来,有更大的困难。但是,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有些组织问题的关系极为复杂,只能采用“系统设计”这一原则。

  这种粗略的分类表明,至少还有一种组织设计原则没有被制定出来。如同工作和任务、成果和成绩以及关系一样,决策也是管理的一个方面。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以决策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2迄今为止,我们只有一些理论上的猜测。但是,以决策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原则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如果它发展成为一种可实际应用的组织结构,它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幸福公司管理学就是一个以决策为中心的组织设计结构,先说说部门的设置:

当一个功能由相似工作内容的一些人共同完成时,就有必要在为这个功能的完成形成部门。

原因在于如果没有部门统一的管理,相似工作内容的人的工作就不知是谁的成果,从而不符合有偿劳动的原则。

如人的视觉就是由许多视神经工作的结果,加上很多辅助性无素,统一在眼睛这个器官上,形成身体的一个器官。

管理部门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管理职能的实现,所以从公司总的高度看来,管理职能的实践中应看得到部门发挥的职能管理的作用。

QQ图片20140217152336.jpg


这个体系有什么好处呢?它使人们把职能管理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与管理职能如决策、计划统一在一起。

这个图表给人们这样一种明确的工作流程:

由董事会做出决策,

计划者把决策细化到可以实施的程度。

组织者从外部购入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财富,并负责长期维护。

领导者带领员工进行生产,直到销售给客户,产生利润。

     各部门要求的特点不同,决策者要善于发现。

   计划者要对现有工具的使用胸有成竹,并能把新构思安在过去的工具上。

   组织者要能迅速的从市场上找到计划所需要各种财富。

   领导者要能以身作则调动员工积极性,按计划生产出产品。

其中决策与计划部门是思维部门,而组织与领导部门是执行部门。

在古代,由于人际关系法则不稳定,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可靠,所以决策者同时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的工作。而领导者是下级群体最直接面对的人,所以领导似乎成了人们认可的管理的最重要一环。

但在现代社会如美国,一个好的决策者不需要处理员工的日常事务,让经理人做好计划实施即可,这些人已经在现代社会拥有了巨额的财富。决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于西蒙甚至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充满了整个管理过程。”《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P62.

有了新的管理组织图,员工们任何好的创新都可以反馈到决策层,从而有计划的协调生产方案,由组织部门改变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由领导部门组织有序生产。那种生产效率提高员工无所事事,并无任何回报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当然新的结构体系中还要解决过去管理理论中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如过去职能管理中没有人事部执行研发部要求的说法,

一个决策让资源费用降低500万,看似成功,但如果计划、组织、领导的成本超过500万,那么这个决策肯定是不成功的。

这里可能有人会费解,为什么说市场部是一个计划部门,他们实际上是把最初的生产决策还原在产品的身上,让客户了解公司为什么生产这款产品,决策中由本公司生产能为客户多带了怎样的好处根据市场中客户的需要分析出来,从而使客户购买。*******由于他们如此的了解决策满足客户的实质,一旦他们有了新的满足客户的主意,他们很容易自主门户开公司,特别是在一引起市场与销售在一个部门的公司。********销售部门则在于向客户宣传市场部的计划,从而完成销售任务。

财务部门则是一个计划的自我控制部门,从财务上计算出计划所需要与产出的资金数量,当然这种财务计划也是从决策者所决策的公司规模上出发的。

会计部门从组织层面上控制公司的收支,而质检部门从公司内部的产品上控制生产状况是否在控制之中。

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正常的公司就是以决策为中心的,只是没有人把这种决策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真正理顺,一旦这些部门与管理的职能理顺,这种管理将变得高效而卓有成绩,当然也会如德鲁克所说的将有极大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7 18:06:07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8 08:44:44
管理系统发展是人类社会变变迁的标志
古埃及文明
----------------------人类文明为什么起源北非
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力量是自己的体力,通过体力的应用,人们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物体形态。比如强有力的打击猎物,使之晕死以获得食物。这种力量的运用即使动物也可以。由于人类相互沟通的增加,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们通过语言,文字可以借用其他的人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变自然世界的形态,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财富。
在我的《幸福经济学》中认为的,财富就自己所需要的物体形态,而这种物质形态并不是随处都有,所以才需要人的力量去改变自然物质,物质改变后就成为了人们需要的物质的形态,在某些资源公有的社会里,谁改变了物质的形态,财富就属于谁,比如水。谁从江河里取出来,这水就属于谁。
原始社会就是人类的管理社会体制原始而不成规章的管理方式,
奴隶社会就是人类的管理社会体制以奴隶管理为主。
古埃及的文明(下称埃及)说起。人类文明渊远流长,但只有埃及文明可以最早脱颖而出,形成天文,历法及可追溯的语言,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的体力是透过肢体而运用出来的,人类了解石器的形态后,就利用石斧等工具延伸了自己的体力运用的肢体。这样人们的力量的使用就更加具有威力,从而有更大的改变自然的能力。
    过去人们总是说埃及拥有世界最早的文明是因为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但是对于其石头资源的丰富却很少提及,埃及就是一个在远古时代石头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而且涨水的尼罗河可以帮助埃及人运载这些重要的石头到他们的目的地。这样大量石器工具的运用使埃及人能最早的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文化,工具,卫生,娱乐等方面创造出惊人的成就。  
   科学对于力量的认识就在于它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能直接为人类所用。一些动物如狮子力量虽然强大,但比起伟大的先哲们思考的自然力,如野火,闪电,太阳能量,这些力量来,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人类一直在寻找自然力为人类驯服,所用的方法。能够用思维管理自然界的力量,首先就要对自然界的力量现象有科学认识,然后管理工具以引导自然界的力量为人类所用。
奴隶社会的产生在于有些人掌握了强有的力工具,在贵族的范围内他们保持着人格的独立,而居住在附近的原始社会人类无法与他们沟通,共同使用工具。他们就把附近的原始人类虏获,强迫他们学习贵族的语言,顺从贵族让他们使用体力的方式,使原始人类成为他们的奴隶。于是贵族可以利用奴隶的体力,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奴隶社会的终结,在世界各个区域内的实现都在于本区域内语言不通种族的消失。因为一旦本区域内的人们都掌握了相同的语言,奴隶主贵族就会发现,其实与其让奴隶在皮鞭下劳作,不如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可以自主的创造财富更能激发他们利用体力的动力,从而为奴隶主贵族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中国在短命的秦朝之后,奴隶社会突然做为主要的社会管理形式在汉朝消失的原因。
奴隶社会虽然有先进文明对工具的管理应用,但对于多数奴隶,也只代表一种只是依靠对人的体力管理获得回报,这与管理学近代始祖泰勒的单纯从工人的操作进行体务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对人力的发挥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工具对巨大自然力的引导,封建社会的小规模自由市场可以使用的力量更加强有力,这也是封建社会必然代替奴隶社会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8 08:57:22
英国文明典范
----------------封建区域管理竞争
封建社会就是人类的管理封建君主管理社会为主的体制。
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向自由社会转变。
封建社会终结在于领主们可以通过城市交换到他们所需要的更多的城市。
《国富论》中曾记载
“封建等阶制度虽然确立了,国王仍不能制服大领主。大领主,依然横暴如故。他们相互间依然不断地任意作战,甚至常常对国王作战。广大的乡野仍呈一片强取豪夺和骚乱的景色。
然而,封建法制凭一切强制力量所办不到的事,却由国外商业和制造业潜移默化,逐渐实现。国外商业与制造业的兴起,渐使大领主得以其土地的全部剩余产物与他物交换。由此而得的物品,于是无须与佃农和家奴共享,而完全由自己消费。完全为自己不为他人,这似乎是一切时代为主子者所遵守的可鄙格言。所以他们一发现了由自己来消费所收地租的全部价值的方法之后,他们就不愿再和别人共同享受这价值。他们就宁愿把足以维持一千人一年生活的粮食或其价格,用来换取一对金钢石纽扣或共他同样无用而无意义的东西,随而也把这粮食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权威一并舍弃了。但金钢石纽扣是由他自己独享、无人与他共享的。至于以前的花费方法,他至少要与一千人共享。这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要作出取舍的决定,有赖于明智的判断。于是,为了满足最幼稚最可鄙的虚荣心,他们终于完全舍弃了上述权威。
在无国外贸易又无精制造业的国家,每年有一万镑收入的人,除了以这一万镑养活一千家人家使其俯首听命以外,也许就没有其他的消费方法。但在现在的欧洲,每年有一万镑收入的人,不必直接养活二十人,不必直接使唤无使唤价值的仆役十多人,却可消费其全部收入。事实上,他通常也是这样做。他间接维持的人,也许和往昔消费方法所雇用的一样多或是更多。他以全部收入所换得的宝物量,也许很少,但为采集制造这宝物而被雇用的工人,却必然很多。这种宝物的昂贵价格,大都由于这些工人的工资及其直接雇主的利润所造成。他直接支付宝物的价格,即间接支付这一切工资与利润,从而间接维持了这些工人及其雇主的生活。不过,他对于他们各人的贡献,却只是他们全年生活费的极小部分。他们各人每年的生活费,来自他一个人的,少数占全部的十分之一,许多占全部的百分之一,有些则尚不及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虽然对维持他们全体的生活有所贡献,但他们全体的生活,都不一定要他维持,所以,对于他,他们就多少是独立自主的了。
在大地主以地租维持佃农和门客的生活时,他们是各自维持各自的佃农和门客的生活。但在他们以地租维持商人工匠时,他们全体所能养活的人数也许和往昔一样多,而且由于乡村式的款客方法难免浪费,现在所能养的,也许比往昔还多。但是,分开计算,他们每个人对这较大人数中每个人的生活费所贡献的往往极微。每个商人或工匠的生活费,都不是得自一个顾客,而是得自千百个不同的顾客。他在某程度上,虽要仰给于他们中每一个人,但不绝对仰赖他们中任何一个人。
大地主的个人消费,就在这情况下逐渐增大起来。因此,他所养活的门客,就非逐渐减少以至全部打发掉不可。由于同一理由,不必要的佃农,亦非逐渐打发不可。农田加大了,而地主不顾对裁减佃农的怨言,却仍把佃农人数减少到按照当时不甚完善的耕作和改良情况耕作所需要有的最少人数。由于尽数打发了不必要的寄食者,由于逼着佃农缴出农田所能提供的全部价值,地主所得的剩余,或者说剩余的价格,逐渐增大了。这个较大的剩余,商人和制造业者又给他提供方法,使能由他自己来消费,象前此消费其余部分一样。个人消费增大这个因素,又驱使地主们渴望所得地租,能超过现在改良状态下土地所能提供的数额。但这样土地就要进一步改良,佃农就要增加费用,如果租佃期限不够长,不足以使他收回这增加的费用及其利润,他决不会同意地主加租的要求。他定要延长租期。地主们爱好浮华,要扩大用度,终于承认佃农的条件。这就是长期租地权的起因。
可随意退租的佃农,耕作土地,给付十足的代价,他并非完全隶属于地主。他们彼此所得的金钱上的利益,是相互的,是平等的。可随意退租的佃农,不会牺牲生命与财产来为地主服务,而在租期延长后,他就简直是独立自主的了。除了按照租约或习惯法,地主不要想他作一点其他事情。
佃农既已独立,门客又已打发掉,大领主就不能再干涉法律的正常的执行,不能再扰乱地方的治安了。他们那与生俱存的权利已经卖掉,然而,出卖的目的,不是象伊骚那样为了饥饿,为了必需,却仅仅为了耳目玩好,仅仅为了为儿童所玩乐而非成人所应追求的宝石钻戒。因此,他们就象城市中的殷实市民或商人一样平庸了。于是,在城市,在乡村,都设立了正常的政府。没有谁能扰乱都市的政治,也没有谁能扰乱乡村的政治了。”
国富论中指出封建领主们的追求只是一些” 非成人所应追求的宝石钻戒”,但正是这样一些东西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生产的。到底人活着是为了有更多同样的佃农粗糙的服务,或者有足够服务下情况下还有绚丽多彩的”宝石钻戒”.显然,正常人会选择后者。
也就是说当自由经济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时,封建领主们就会放弃他们的管理权,以平等的身份融入自由社会,当然这里还要消除那些顽固不化的只要传统,不要幸福生活的人的影响。
封建社会在各个封闭的小区域内发展小规模的市场经济,每一个封建地域内的市场都形成一套不太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相互竞争,相互影响。最后能提供最完善的市场规则的封建区域以强大的生产能力遥遥领先于其它封建区域,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世界典范,这就是英国成为世界各个文明国家发展典范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08:27:41
三省六部制
----------古代决策制度的转变
一个国家的管理决策制度由一人作主到广纳言路,这是各个现存的国家共有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变,才使得中国的主要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的三卿九寺到三省六部制,增加了门下省的议事功能,后到来内阁制,小型的常务议事制度。

三公
1.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6]
2.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6]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3.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九卿是指古时中央ZF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基本上官职完备。
1.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
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
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
尚书省
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见卿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从这里可以看出,门下省实际上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议事机构,相当于董事会;中书省是一个统一决策使之具有一致性,相当于总经理;尚书省相当于执行机构相当于各部门的经理。而三公九卿制度就没有议事、总汇、执行这样一个流程,而是按部门各管一滩,由丞相与皇帝做最终裁决。
三省六部制解决了在官员体制增大的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相互牵制的内耗。各个职能部门如果都有自己的决策与计划中心,那么必然会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而无视整体的利益,并且无限的要求自己部门获得的资源的最大化,并以这些资源培养自己的决策与计划中心,从而出现尾大不掉、诸候割据的局面。当然三省六部制比西方的议会制度当然还有差距,就是其决策的来源在于官员群体,而不是广泛征求民间的意见,这也是后来中国制度整体落后的一个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10:35:55
管理学是做什么的?

管理学是在现代做为经济学院里学习的科目,而实际上经济是一种管理的社会学科。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可以看出管理的范畴大于经济学,但是由于在过去,管理者往往是由领导者兼任的,他们的权力使自己的语言成为规定,多数人不能挑战他们的权威,因此人们对于管理作为学科研究在经济学之后,而现代人把管理做为经济学院学生的一门课程之一。
为什么会有管理,就是无智力指导下人们的行动效率低下,而有智力指导下人们的行动效率高。
小时候,父亲每每与我说起美国的富裕,说一个扫大街的工人,他的月工资都有上千美元,也就是上万人民币,而当时我父亲作为大学教授,月薪不过百元。我问父亲,为什么同样的劳动,在中国与美国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是如此之大。父亲说,那是因为美国富裕。至天美国为什么富裕,那父亲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给我。
后来我知道,在美国种地都用飞机农业播种,而在中国,要靠人工一株株的播种。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用飞机高效率的农业播种。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但中国也有人口不多的时候,清朝是中国才达到人口上亿,人少的朝代多了去了,但民众一样不如美国富裕。
现在有了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美国的市场内,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市场的劳动者,他参与的是一个高效率的生产工具的运行,每一个都在为这样一个高效率生产工具服务,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劳动者,只要是生产部门需要的服务,哪怕是扫大街的,都有高工资。而当时的中国整个国家的生产都的效率都十分低下,整个国家为这些生产者服务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自然就只能是低工资,低收入了。
下面的问题就很明确了,怎样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生产。
在《幸福经济学》中,我论述了,工具可以节省我们的劳力,从而达到更高效率的生产的原理。
泰勒的管理方式。
其实只是对人的体力的管理,而不注重对工具的应用的管理。
亚里士多德说“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也是说奴隶社会只知道从体力上管理奴隶。
管理学的目的,以智力高效率的指导劳力的使用。
研究在最小的人力,工具,资源成下获得更多的产品。经济学在最早的定义也是家庭管理的学问,但经济学讲究在社会层面各种产业间的分配与管理。但在个人或企业的中,我们把在现有条件下促进产出的学问叫做管理学。
管理学提供了一种人对于自己、合作团体及工具的力量的使用的思路,就如我在《幸福经济学》里所说的。人只有劳动效率大于1,或者说产出大于投入才会去做某项工作,而管理学也是这许多种工作中的一种。
更高效率的生产机会永远都存在,
随着智慧的累积,人类拥有的驱使自然力的工具越来越多。协作的利用工具,永远是关键制度制定者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在独立战争时期,权力的分散可能并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但是为了长久的制度性发展,国家的控制机构必需要由分立的权利协作共同拥有。这样也使得三种权力的掌握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融入一种合作的社会大分工中,而不是在孤立的工作。
我们利用管理学,使管理者的能更抽象的认清楚力量的运用方式,使人或团体通过工具更有效果的使用自然力,达到更高生产效率,能从而获得更多财富。
这种成体系的科学是可以为人们理解与复制的,并且在工具的使中与工具的使用效果结合。只有经过人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工具(由科学家完成)与不断改进自己或团体使用工具的方法,(由管理学家完成),人们才能使工具的使用效果更高,从而为后人留下更完善的工具及使用法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尽自己之力。
从这点上来说管理学,经济学的自我发展与社会责任是一致,我们能在社会上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率,并把这种生活方式留传给了后代,这本身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我们会留给后代,留给社会的不只是财富,而且是一种高效率获得财富的物质与精神系统,这是我所期待的。这就是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的区别。正是这种内在的理念代代相传,我们的社会文明才能发展到今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