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405 50
2014-02-19

Breaking Night (风雨哈佛路)
(从贫民窟到哈佛,关于爱、宽恕、觉醒与奋斗的人生历程)

作者:Liz Murray (莉丝·默里)

英文版出版社:Hyperion
中文版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英文版页数:341
中文版页数:288

内容简介:
       主人公莉丝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尽管父母吸毒,莉丝仍然深爱着他们。她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在学校,莉丝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让她饱受同学嘲弄,终因逃课被送进女童院。15岁时,莉丝拼尽全力维持的家庭最终破碎,她开始流落街头,捡拾垃圾,偷东西,她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温暖入梦。莉丝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光鲜明亮的世界,只是她与那世界始终相隔。
       莉丝流落街头时,母亲因艾滋感染而死,莉丝深受触动,她决定不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她要改变命运,重返高中。无处安身的莉丝常在地铁站、走廊里学习、睡觉,她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这是一个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动容!

相关推荐:
       献给所有身处困境的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不平凡;《风雨哈佛路》是《纽约时报》2010年度超级畅销书;同名电影《风雨哈佛路》获得第55届艾美奖3项提名,电影引发万千豆瓣网友强烈共鸣。《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爬出了深渊,沐浴到阳光。
       你的生活比她更糟吗?你的努力与她相差多远呢?看到莉丝的故事,扪心自问:你尽力了吗?这是让人震撼的力量,我们从来没有像莉丝一样无路可退过,所以,我们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力量。挫折和逆境不是用来看轻的。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她出生于贫民窟,却拥有世界上最阳光的笑容,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特为其颁发“无所畏惧奖”,感动推荐。

作者简介:
       莉丝·默里(Liz Murray),1980年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父母吸毒,15岁莉丝便无家可归。她在居无定所,流浪街头的日子里,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学业,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莉丝还曾获得“白宫计划榜样奖”,及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特别颁发的“无所畏惧奖”,更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接见。2003年莉丝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该片获得第55届艾美奖三项提名。如今,莉丝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以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赋予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电子版资料:
《风雨哈佛路》英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64892-1-1.html
《风雨哈佛路》中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2721993-1-1.html

欢迎大家推荐优质经管书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书评中来~
私信楼主就好:)

【往期链接】
【有奖活动】★★原创书评征集令★★
《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戴维•多德
《投资经典: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
《漫步华尔街》 伯顿 G.马尔基尔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 / 约翰·罗瑟查尔德

《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9 10:28:40
坛友说:
  • 励志故事:美国流浪少女成功进哈佛
        莉斯-默里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灵震撼,以致于被拍成电影并获得大奖。一个生活在无家可归者家庭的女孩,父母双双感染上艾滋病,但这个女孩没有放弃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运挑战,最后踏入了哈佛大学的学术殿堂。   
  由于父母都染上了毒瘾,默里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从此默里流落街头。她在17岁决定回到学校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但在她的身上却充满了优雅的气质和真挚的性情,她的执著、不向命运屈服、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地进取鼓舞了成千上万美国人,人们从这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艰难与困境障碍的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人生自我选择的动力。 
  有些人出生以后就具有反叛性,默里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可卡因成瘾,家庭的收入几乎都被父母用来满足他们的毒瘾上,默里和她的姐姐从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岁以前,小小的默里并无太大的追求,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在她看来,长大后能有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默里10岁时,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后默里一直照顾在病魔中挣扎的母亲。默里不愿母亲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愿走上同母亲一样的生活道路。默里的母亲在她15岁时过世,这把她带入了噩梦般的生活,但也让她清醒,开始寻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里在母亲过世后向自己发誓,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会像母亲那样轻易地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默里看到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里终于明白,不管怎样,人是不能向命运低头的,世界在不停的运转,生活仍在继续,不会因为你的失落与沮丧而改变,一味的伤心只会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沦,于是她决定坚强,坚强的开始新的生活。   
   默里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是属于一个自我教育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我无家可归时,没有人来指导我,引导我。那时,我会到自助书店去偷我喜欢看的书。当然,今天我会原谅自己年青时的行为。在一次被我偷过书老板主持的演讲会上,我作为主讲人对他说,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里说,在人的一生中,感恩应是一个人首要的特质,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感恩的心从我记事时起就深含在我的内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其次,不论环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选择。当我住在大街上时,我在思考人生的价值,我知道当我克服每天遭遇的这些障碍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迈向自己的目标。   
   当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过无数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儿?我抱怨一无所有,我抱怨为什么是我要流落街头?  
   默里谈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我没有了妈妈,但我却有我自己。面对人生你可以选择怨恨也可以选择感恩。我选择了回到学校学习,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学校去申请入学。我向学校发誓,每一门功课我都要争取拿到A,校方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我问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会改变我的人生吗?   
   17岁那年,默里终于回到高中读书,学校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她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高中,她选早上的课、下午的课、晚上的科、选独立研究的课,她每天要做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学校,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   
   默里说,我尽一切努力来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必须要完成承诺,很快我成了学校学业成绩最的学生之一。在这过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残酷的,我也想到退缩,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诺,我不能放弃。   
   默里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了她的高中学习生活,虽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里进入高中的一个两年毕业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头,只能在马路边的楼梯角借着路灯看书、做作业。但她却在读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么地喜爱读书,结果默里用两年的时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的成绩和顽强克服困难的经历获得《纽约时报》奖学金,获得奖学金1万2000美元。而当她的故事在报纸上披露以后,让冷漠的纽约人也十分感动,民众捐献出20万美元,资助默里上大学。   
   默里谈到,高中毕业前,我的老师带着我和其他9名学校最的学生来到哈佛校园,站在哈佛校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一个超出你的预料的梦想可能变成事实时的那种惊奇、那种难以言表的时刻。她又一次问自己“这些人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是命运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区别吗?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里决定申请哈佛大学,她说,我是如此地喜爱哈佛大学,这里的教育会使人与众不同。最终默里被哈佛大学录取,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默里喜悦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对于童年时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压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负,默里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愤怒。虽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爱她的。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尽量避免传染给她。默里说,人的一生无法割断童年,童年的记忆会伴随自己成长,重要的是从往事的经历学到人生的道理。   
   默里说,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里的童年对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无助的,小小的孩子是从哪里获得力量的呢?默里说,是爱。尽管父母染上毒瘾,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的爱,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样,他十分关心我。学校的同学对我也很关心,他们成为我的朋友。   
   默里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东西,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会与孩子站在一起。小时候我虽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就像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一样,我必须面对被父母忽略的这一现实,但父母的爱是永存的。我从小很早就开始读书,我的父亲常带我去图书馆借书,他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候选人,早年他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毒品毁了他。   
   默里在哈佛大学三年级时,她的父亲也成为艾滋病重症患者,默里休学回到父亲身边照顾他。父亲过世后,默里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读,并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默里再度进入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默里谈到,我极度渴望成功,想进入哈佛大学,想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用来供自己读书,我得到了这一切,当我坐在哈佛大学学生宿舍时,我突然感到孤独,因为尽管我获得了这一切,但我的母亲却离我而去。我意识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没有履行职责那就是一种失败,我的职责是要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一生可以获得很多,但如果要弥补自己身上的创伤,需要自己去正视它。成功是一种对选择的满足,即使没有名利,一个人也会做到成功。   
   当回答记者提出的“你曾经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可怜”这一问题时,默里说,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默里说,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为更多的人服务,我愿意去帮助他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尽我所能来帮助他们。这是我的人生目标,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这种追求是来自你的内心。我会记住妈妈曾同我说的一句话,生活并不会停留在那等候每一个人,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脚下。   
   波什在电影《风雨哈佛路》中饰演默里,她曾和默里一起呆过两个星期,她说,默里并不是在告诉我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要振作,不是告诫或教训你要锲而不舍。这样说有些奇怪,但默里不断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说的那样她已经很糟了,生活对她来说已无退路,那么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还会有多糟。这点也正是默里故事的价值之一,它不是简单对你进行励志的说教。



  •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泥泞中走出来
         当莉丝身上的钱只够做两件事情,买地铁去下一个地点面试和坐火车回去,还可以买点披萨,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选择后者。
   小时候,父亲跟我讲过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先当家”,每个人对这句话的体会是不一样。刚出生 ,她已经注定去应付,“毒品,色情交易,贫穷,精神病,艾滋病”,所以她的成长也是迅速的。当别的小孩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6岁的时候就知道在朋友家作客的时候把自己的鞋放在垃圾筒傍边,这样别人就不会闻出自己鞋的味道;9岁的她已经开始为了不饿着肚子去社会上寻找生存的机会,十六岁开始了流浪生活。无家可归,完全看不到希望,在一群毒品爱好者中,她没有沉沦已经是个奇迹。
   父母为了买毒品,可以卖了她的火鸡,甚至是去偷她的零用钱,在这样畸形的亲情里,友情给了她很多。长时间,她在朋友家里借宿,萨曼莎虽然在物质上没有帮助她,却是她的精神上的依靠。从小衣衫褴褛,头上长虱子,被同学们瞧不起,能有一份友谊对她太重要了。
   开始对卡洛斯的喜欢,到后来的依赖,跟詹姆斯的感情也如此;这样的感情是不合理的,但因为环境的因素,她只能面对这种不合理的感情。感情没有物质基础就是空中楼阁。
   下面是一些让我感动的画面:
   “在我眼里,我们家和其它生活在学院大道里生活和挣扎的家庭一样,有时我们会面临很艰难的事情,但我们彼此拥有就足够了”
   “我努力的向他们一样,做个好学生,得高分。可是,事与愿违,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
   “我发现我需要到处隐瞒,在学校里,在我家里,我都没法实现真实的自我。如果在学校我不想被别人另眼想看,如果我想在家里做一个好女儿,如果我想在朋友面前表现的正常,我都必须隐瞒些什么。”
   “上学的时候,每当我坐在他们附近,他们都会用纸扇着风,咳嗽着,示意我的脏衣服和身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有事他们还在走廊里对着我发出“嘘”的声音。甚至当我穿着礼服坐着等待领取毕业证,校长叫道我的名字时,他们中的一个又站出来取笑我,所有同学都大声的笑起来。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和丽莎当时并不在场。”
   “是的,迈尔斯和鲍比在温暖舒适的床上睡觉,想吃什么只需要打开冰箱和橱柜找就可以了……无论我们多累,或者别人对我们有多大的偏见,每天我只是想熬过夜晚,直到太阳升起,这时我们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再来”
   “这些成绩单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决定着我的成功和失败,他们是我的选择,是我通往成功的钥匙。所以,按照我的成绩单中定下的目标,我好好想了想我在预备学校所做的一切将有着怎样的意义-答案是,这将意味着一切。”
   “人们从不知道的地方赶来,用各种方式帮助我,也不是我的家庭成员,不是我亲密的朋友,会愿意帮助我仅仅因为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我甚至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些人,那些墙那边的人,会帮助像我这样的人。但是事实是他们会。他们只是给予,不求回报。他们这样做,敲碎了我周围那道厚厚墙上的每一块砖。生平次,我真是的看到我和他人并没有差别。”


  • 的强心针 别样的财富人生
         对于财富的认知我们通常会很主观,也很片面甚至很肤浅,金钱总会被误认为是的标尺,而实际上人的很多财富都来自于人生的经历,它们可以创造金钱,一些又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近来看见的关于哈佛学子的书太多,综合一下大多是有着一定的“背景”,或者有炫目的童年一直的走过来,或者是从曾经的不光彩摇身成就了一种卓越,这些都令人汗颜,最主要还是源于“哈佛”这样一个大光环,而看着这一本书感觉却是不一样的,很震撼,也很揪心,其实在看之前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如何有不羁的童年,悲惨的分数,家长放养教育方式的明智,甚至也设想了一些身残志坚的极端猜测,但这些与作者来对比,都不足为奇,甚至不值一提。   
   始终不曾结婚的父母吸毒,母亲又染艾滋去世,居无定所,睡地铁站,偷东西,捡垃圾,食不果腹,掉虱子,甚至在很小的时候遭遇猥亵,我无法想象她是怎样在充满暴力和困苦的生活中熬过来的,她在卑微中降生,在被取笑中长大,这样一个命中注定的“废人”却成长为“伟人”怎能不令人称奇。   
   其实在此前一直对于激励这种概念有一个偏颇的认知,哪怕是高残的人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壮举”都很难唤起我的激情,因为在这种感动和震撼的背后,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他们尽管肢体不全,但都有一种求生的本能,而这本书的作者不一样,她没有幸福的童年,但是她完全可以走到另一条和他父母一样堕落的道路上,似乎这种状况也是顺理成章的,也没有人会去管或者责怪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然而她没有,她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处理人际关系良好,这种超强的心理力量总会让人动容。我想对于肢体健全却少有成就的我们来说,这本书才是的参照,因为你可以有理由说,如果我肢体残疾我也能有自理的能力,但是对比作者,我想少有几人会有这样的苦难经历,在这样的挫折中也少有几人能如此坚挺的走下去。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吃过苦,我建议你在幸福的生活中去吃点苦,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理都被这种经历的财富充盈,而不是在该享乐的时候却在生活中找苦吃。   
   曾经看《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就很感怀,也是悲惨的生活环境有了非凡的成就,但不同的是当时的主人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是一盏指引他前进的明灯,而这本的作者却只有自己,可怜到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再哪里。作者没有用任何有煽动性的语言,甚至也没有将文章的构架设置得很悲伤或者吊人胃口,从悲苦的记忆到成就的再叙,落笔都很朴实,没有刻意雕琢装饰,但读者总会为这种真实的表露而感染入心,在感伤中汲取一些力量,无疑这本书是给所有身处困境中的人们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 风雨之后的彩虹
  在众多的人物自传中,我们学到了隐忍,学到了等待,学到了厚积薄发,学到了韬光养晦,当一个又一个的伟人、名人、高人,十年寒窗之后,光耀门楣之时,目光所到之处尽是表面的光鲜。《风雨哈佛路》则描写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平常人,她悲哀的家庭令我感到可怜,她脆弱的灵魂和躯体令我感到难过,她龌龊而无奈的选择让我为之伤悲,她人生的转折让我眼前一亮,那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让我感到温馨。哈佛之路,没有风雨的残酷,因为哈佛不是人生的终点,却是重要的转折,而决定人生的转折,则是充满爱、关怀和理解的人文预备学校。   
  作者出生在一个父母都在吸毒的家庭,因为吸毒,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唯有靠着政府的救济才勉强度日,也因为吸毒,作者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最多的则是饥饿难耐和父母的责备。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越是艰难的家庭越是能培养出富有韧性的孩子,当我看到那篇作者写给母亲的信件时,内心充满感动。天下最苦父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总是牺牲太多。作者将母亲和孩子比作珍珠和牡蛎更是贴切,我们曾经无数次的发出感慨:人们只是看到珍珠的魅力,但从来没人意识到它们其实生于痛苦---它们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但被牡蛎紧紧的包裹着,是牡蛎成就了珍珠的耀眼。风雨之后常常看到彩虹,但却忘记了彩虹背后的支撑。学会感恩,才能不断前进,才能更好的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上帝赋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赋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赋予我智慧,让我发现事物的不同……”,这句话来自于一枚戒毒硬币的背面,无数的瘾君子都曾留意过这句话,但都错过了上帝的拯救,而作者却将其保存在梳妆台的抽屉中长达六年之久,而更感人的是,她将这句话语保存在脑海中直至生命的尽头。作者的经历中充满彷徨,充满恐惧,充满挫折,充满绝望,然而在挫折中她一次又一次的发出感慨和感恩,也正是这句话赋予她人生最重要的意义。风雨固然残酷,但之后的彩虹成为我们困境中持有的希望和梦想。《风雨哈佛路》,写出的是血,读出的是泪。   
  我们的人生还在继续,伴随辛苦的汗水不断的洒落,我们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站在彩虹的下面,我们不仅拥有笑容,更需要及时感恩。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10:28:41
视频: 风雨哈佛路原作者Liz Murray演讲


另附:
哈佛商学院Michel Anteb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学者访谈问答汇总
哈佛商学院 Christopher Marqui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访谈 (提问进行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10:32:20
真的很励志,这个还有电影的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10:41:38
很好的书!对经管人尤其有帮助的一本著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11:00:08
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