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M2增长率在16%,银行贷款的增长率会低于2007年;通胀可以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货膨胀仍然是我们的首要危险,应全力以赴防止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月24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报告会上说,2008年会坚持2007年底中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因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和国内雨雪冰冻灾害而改变。
易纲表示,今年将密切监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并搭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大力对冲流动性。通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同时,加强信贷支农,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金融服务工作。
就在两天前,央行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今年可能高位趋稳并适度放缓,而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态势,尚未根本缓解,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为此,央行将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注重引导预期,并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
易纲说,综合考虑中国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预期今年经济增长仍然强劲,GDP增长在10%左右。在经济总量进一步加大的前提下,预计今年M2的增长率会在16%,银行贷款的增长率会低于2007年的增长率。
“2008年的通胀可以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易纲说。
对于政府控制通胀时通盘考虑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北京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表示担忧。他说,应坚决控制通货膨胀。除非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不考虑权衡问题。
从国外和中国的经验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权衡的政策考虑,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的局面和最后的大波动。“目前的最大危险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宋国青说。
宋国青警告,如果政府放松紧缩的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持续较长甚至很长时间。2008年经济增长率不会很低,而年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预期的持续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将继续推高房价,引起很多方面大的震荡。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猛增的结果。” 宋国青分析,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有一部分未计入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供应迅猛增长。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未计入广义货币的部分,在22个月中从1.04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2007年11月比上年同月增长了84.5%(M2增长18.5%)。这部分应包括在一个更广义的货币中,加上此项的更广义货币的增长率,远高于M2的增长率。
此外,银行扩大了额度外信用。央行数据显示,2008年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59%。
宋国青认为,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外汇贷款,然后结汇获得人民币资金,实际结果是拿到了人民币贷款。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额度外信用,躲过了贷款额度的控制。显示出银行有很强的扩大贷款动机,增加额度外贷款也有相当大的余地。
因此,他认为“控制通胀惟一并且简单的选择是紧缩货币供给”。
“最近的情况是,在通胀走高的形势下,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一方面政府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于政府通过价格管制控制通胀的做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提出了批评。“认识上,存在着把货币总量与物价结构混为一谈的倾向。”
周其仁认为,在价格管制中,对产出的上限管制和对投入的下限管制,是一个糟糕的组合。因为它更抑制生产的意愿,从而在给定的货币形势下加剧供不应求,加剧并延长通胀预期。
未来的一个潜在压力,是就业形势的某种恶化,可能动摇紧缩货币的决心;却又在通胀的社会压力下,扩大政府价格管制的范围和力度,最后使通胀自我加强,演变成一个中期的慢性问题。
周其仁建议,应该坚决放弃目前“松货币供给、紧价格干预”的政策组合,选择“釜底抽薪紧货币、松动价管促生产”的相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