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GU.智汇】:月底汇总全坛坛友经典问答语录+原创言论与思考
【缘起】:让您的精彩经由我们传播和分享
【特色】:智慧超市+坛友精华+海纳百川
- 【上篇:学科学习、学术科研十大经典问答+原创见解】
1、1dingxiaoxiang坛友供稿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业,做学问真不是最了不起的、最神圣的,只是做学问也绝不低于任何一种事业。它是一种有趣味的事业。作为学人,做学问就是我们证明自身存在的方式,是我们感受生命、呈现生命、释放生命的方式,是我们与不断消逝的生命相对抗的方式——尽管是终归失败的对抗,可也是值得骄傲的对抗,就像海明威笔下那个老渔人,就像加谬笔下那个西西弗。归根到底,跟其他世间的事业一样,做学问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显隐必于是,贫富必于是。勤奋地治学,也就是在积极地生活。如果非要追问学问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注: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学术人生”的问题
2、lwzxy坛友供稿
------外行常常坚称人们可以用统计学证明任何事。其实,在人类行为领域,统计结果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什么也证明不了。历史经验是关于复杂现象的经验,它不能导致理论规律。历史经验必须借助独立于历史经验取得的一般规律才能够被诠释和说明。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土豆,衬衫或者剃须刀,而是由价值判断引导的人类行为。价值判断无法测量,只能分级。
------注:关于“数理经济学是死路一条”问题的摘选
3、StationRd坛友供稿
------我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你即使是精算科班毕业的学生,也非常难找到工作,目前需求非常少。目前初入行的精算职位,年薪大约是6000×14(税前,假设2个月年终奖),后面主要看工作表现和考试速度,5年后如果能考出fellow职位并且大约是处经理的职位(精算部最小的官,相当于小学里的组长),年薪大约25000~28000×14(也是税前)。10年经验的,如果熬不到精算部总经理或者总精算师的多数是40000×14。再往上就是看办公室斗争的,可以按年薪100万考虑,但肯定时间呆不长,一般精算部总经理或总精平均任职期间多数在3年以内。目前中国保险公司这两个最高端职位加起来不超过200个,而从业人员加起来(还不算那些读书的)现在应该超过5000人了。
------注:回答坛友tuhaogan提问“非经济学、数学、统计背景的考精算师能找到好工作吗”的问题
4、泥人坊坛友供稿
------中国人太多,啥事情都是数量优先,在数量上不小心就是世界第一了。中国人太重文凭,当官从政没个博士文凭都不能升迁的,主席、总理都是博士,哪个官员敢拉后腿呢?现在环卫局挑大粪的都得硕士文凭了,那个门卫至少也得混个本科文凭吧?孔子来到当代,教师资格都拿不到,还谈啥万世师表啊?!!今天读到莫言谈当代中国语文教学,提及没有好的中文教师问题,这也让人很纳闷了——每年那么多中文系博士硕士毕业生,咋个就没有好的中文教师了呢?难到就真的没法让学生们弄懂那个课文里的“中心思想”吗?哈哈,估计他们是能够的,但是他们也只能教授学生理解“中心思想”,至于其他还能够教授啥就不知道了,这不是当代中国博士教育的困境吗?
-----注:评议“漫山遍野的博士在他乡好吗”的问题
5、feather3891老师供稿
------随着新一批主编和编辑走马上任,国内期刊界总体学术水平逐渐提高(找到任何一本主要C刊,拿出90年代,00年代和10年以后的文章对比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编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青年和后进人才的识别,越来越多的C刊开始接受硕士单独或硕士一作的投稿!你必须到知网看看近一两年该杂志主要关注的文章主题是什么,就是说你投稿的主题必须是符合该杂志的风格和主要关注点,这是基本的前提,也是避免投稿石沉大海或退稿的关键。文章的摘要、标题和结构一定要写好。标题首先要能吸引编辑眼球,让他一眼看出这篇文章可能有点新的东西,别人写过千百遍的你很难再被别人赏识!摘要要简明扼要,体现出文章的核心主旨,让编辑和审稿人不看文章具体内容就知道文章核心观点;结构——文章总体顺序要符合逻辑,比如简单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定量研究的“洋八股”!
-------注:选自“对青椒国内CSSCI投稿的几条建议”问题一文
6、gwlove12坛友供稿
------读好书。好的、经典的书能给初学者一个大概的框架和方向,所以读好的书很重要。这里推荐下自己读过的几本书,.吉本斯《博弈论基础》,这本书应该是很有名了,我上博弈论的时候就是用它作为教材,作者常年在MIT教授博弈论,自然是大家中的大家,这本书体系非常清晰。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老师这本教材应该来说是国内最好的博弈论教材,毕竟是国人用国语写作,容易读。弗登伯格和梯若尔所著《博弈论》。这两位教授都是研究博弈论的顶级专家,梯若尔的著作这两年国内引进较多,除了这本博弈论,还有《产业组织理论》、《公司金融理论》、《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regulation and procurement》、《电信竞争》等;人大最近翻译了弗登伯格教授的《博弈学习理论》,这个是挺深奥的。扩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当有一定基础后,我们就应该自己尝试去推导一些定理,自己去尝试分析案例,学会了一种以博弈的观点来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原案例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自己的东西。
------注:在个人原创贴中所提出的“该怎样有效学习博奕论”的问题
7、Pian坛友供稿
------个人认为应从去国外的对象来看,因为国外名校的金融管理有它的筛选机制,能申请上的只可能是两类人。一类是官二代+富二代+红二代组成了豪华二代阵容,他们钱多,申请国外的肯定是专业随便挑,但对于工科来讲,学习累,实验的危险性大,一般不会申请,要申请也都是管理类的,因为轻松,周围的人也都是有钱的,更有利于形成圈子。而且对于国外的名校而言,他们也都想赚钱,对这帮人是有专门备案的,所以国外的金融管理的大多数申请指标留给他们。另外的一类是学神级别的人物,首先他们去国外经过了层层选拔,一般只有清北人复交五大名校的优秀本科生才能挤到Top10的学校,他们智商惊人,因此学习基本都能轻松胜任,随意秒杀,而且那些外国的教授自然特别喜欢他们。
------注:回答“为啥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都被华人龚断了”的问题
8、fzumse坛友供稿
------ 我个人对于非高校或科研机构教师能够做出优秀的学术成果持怀疑或者否定态度: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压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一份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份兴趣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浇灌,可是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选好方向和道路,结果注定是悲剧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博士到了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公务员,那么会更没有压力。因为科研,即使是最一般的经济学研究也需要对现实现象或者问题进行逻辑归纳和演绎,然后不断琢磨好的方法或模型来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结果出来后还要通过各种检验或者推倒从来。如果没有忍受寂寞、坚持不懈的精神,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注:评价”非高校或科研机构老师是否能做出优秀学术成果“的问题
9、positivegirl12坛友供稿
------可以说,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是双赢的结局。一方面,从消费者来看,需求曲线可以看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可以看作消费者愿意为一定量商品支付的总金额。商品实际支付的金额则是以均衡价格计算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通过购买充分得到了这个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从生产者来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看作生产者剩余,它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即短期供给曲线左边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也称经济租,将在地租理论中介绍),下起平均可变成本,上至市场均衡价格。从短期看,产品价格只要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就有所收获,因为固定成本是必定要付出的,不论固定成本是否如数得到补偿,厂商都会生产。厂商提供单位产品必须得到的补偿是平均可变成本,所以产品价格超过其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就具有经济租的性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交易双方按照市场均衡价格成交,买方得到消费者剩余,卖方得到生产者剩余,各得其所,达到双赢局面。
------注:回答刘LGYing坛友提出的“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是双赢”的问题
10、dreamtree版主:
------每个人都需要经历学习入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学习为主,学习主要包括基础的知识学习和研究习惯的养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比如三高的学习,除了达到博士的基本要求外,量化数学的背景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如何提高量化背景,论坛里有很多帖子,我想强调的是,注意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深入提高,避免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对于重要科目,最好能选择一本经典书籍吃透。在研究习惯方面,一般的方法就是选择做一些小的研究课题,这样能比较快地拥有一些产出——"论文",一方面初步了解了科研的一些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例子亲身学习感受了研究的每个环节,而一些产出的论文也能提高自身的兴趣,增强自己的信心。这个过程中,需要仔细体会学术研究的每个环节,这就好比学习乐器一样,一些基本技术的学习虽然看上去千篇一律,但想真正提高就需要用心去体会理解。
-----注:回答”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问题(摘自爱问.平惑系列)
- 【下篇:考研、职业、留学、财经类十大经典问答+原创见解】
1、feather3891老师供稿
------首先,博士生入学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本校考生因为社会资本和熟悉导师研究领域,更方便给老板打工的原因,肯定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这个前提也是初试达到划线标准。此外,考博复试其实很多学校都只是一个过程,导师早就根据你的简历做出了判断!就说这么多,没有绝对的清水,也没有绝对的浑水,在这个社会,关键还是你要证明自己相对优秀,比别人能干,而不仅仅是那点考分,虽然考分也很重要!失败者也不必气馁的,可以重头再来,或者放弃,因为博士这条船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注:回答“考博到底黑不黑”的问题。
2、wiener坛友供稿
------你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考研,而是先研究一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基金等其它你更心仪的行业。如果是,那就努力去做。如果不是,还是争取在工作上多加油,提升自己。工作中学到的一定不比学校里的少。除非你的目标是未来做学术研究,要不然,学校里的所有学习都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完成。而且,据我了解,很多银行下面有自己的基金和投资公司,业务跟基金公司和券商都很接近,真的喜欢,也可以考虑一下能否找到内部机会转过去。前面有人提到门槛问题,那也是你要考虑的。如果你要去券商基金等公司,他们很多会对本科学校有各种要求。他们更喜欢一些名校的毕业生。而且入职以后,一般都要从鸡毛蒜皮的事情做起,比如写研究报告,整理各种材料之类,未必那么光鲜。
------注:回答Confused.坛友“银行柜员迷茫考研”的问题
3、益德坛友供稿
------英国留学生,最后的三条路不外乎就是继续留在英国,回国或者去其它国家发展。我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的金融与投资专业,不在英国找工作而是回自己家乡是出国前就计划好的了。应聘国内本地银行话,一般来说“网申、筛选、笔试、面试、体检、签约”大约要经历3到4个月的时间(即从每年9月底到次年1月),根据“应届毕业生论坛”网上调查,参加了2013年国有五大行考试的童鞋认为它们的笔试难易程度从高至低排名为:建行、农行、工行、中行和交行持平。中英文的简历都准备齐全,是最好不过的了。不过,要记得根据所应聘的职位,在网申时着重修改一些内容,来显示自己很适合这个企业的这个职位哦!其实,申请工作不仅是让企业了解咱们,也是一个让我们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整合自己的一个过程。
------注:自己发的原创贴关于“海归就业”问题的小感悟
4、chinxt供稿
------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和银行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简单说,互联网企业真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客户的关注度和点击量决定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因此,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关注于客户数量、客户参与程度和客户体验;相对而言却较少关注盈利模式、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这也使得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还在通过大力烧钱扩张来保证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而银行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风险文化,由于金融行业特殊性和监管政策约束等原因,银行始终是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操作流程和管理目标都关注于不出风险、不出错,银行如要涉足互联网,必须要重视对互联网入口端的争夺。所谓互联网入口就是指人们在进行上网行为时,经常选择的途径。但其实,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是这些互联网企业,而是其他的银行同业。
------注:评议“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需要怎么做”的问题
5、Bing1999坛友供稿
------套磁的时候选择教授也是很大的学问,有的学生抱怨说自己发的套磁邮件从来没有收到回音,其实是选择套磁对象上出了问题。下面看看套磁要选哪种教授。Prof. 和Associate Prof.(副教授)一般都是终身职位,其地位和人脉一般都相对稳定;Assistant Prof.是助理教授,还没有拿到终身职位,因此工作都比较卖力,出成果比较快。关于导师的选择,Prof.和Associate Prof.由于压力较小,不会特别压迫学生,跟了这样的导师,你的生活可能会相对舒服点; 对于Assistant Prof., 由于他急于做出成果拿终身职位,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可能累一些,但是这样也有好处,技术可能学得扎实,科研成果也出的比较快。对于“陶瓷”来讲,Assistant Prof. 比Prof.和Associate Prof.更需要学生,而且由于有学校给的startup package,Assistant Prof.们都经费充足。所以跟Assistant Prof. 陶瓷回复概率更大。
------回答“套磁选择哪种教授回复几率大”的问题
6、jjxjiang坛友供稿
------我也知道家乡安稳,衣食无忧,在家乡我不需要一分钱贷款,买辆好车拉着姑娘过平凡的生活。吃吃饭看看电影。每月1号的时候穿着大拖鞋到租客那里收租子。我也知道北上广房价高也许要做一辈子房奴,买杯豆浆还要排队,坐地铁挤得像汉堡包,买辆车还要摇号,一个破车牌8万块。你以为我不解亲情,为了一点钱放弃家乡到4000公里以外的城市拼的昏天黑地,看不到父母日益的年迈,就是为了回来过年聚会的时候喝着咖啡笑着告诉你我收入比你高?那些放弃了家乡富足生活去一线城市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大城市奋斗的孩子和那些小城市养尊处优的孩子,到底是谁才是价值扭曲的?你倒是说说看?
------热议“为何仍要打拼北上广”的问题
7、军粮坛友供稿
------别人再怎么说,终究是建议,做决定的是你自己。要考光华的金融,每一门的成绩都必须过硬,不能有任何一科出现失误。考其它名校也一样,决不能出现失误,因为名校从来不缺“好学生”,它不可能要一个出现失误的学生。楼主已经3战光华,专业课却严重失误,足见楼主在金融这门学科上的薄弱。楼主自己可以想一下,等到4战时,你有没有把握让专业课考得很好,如果回答“有”,可以再战一次;如果是“不确定”,望楼主就此止步。楼主,兴趣是兴趣,不等同于你将来从事的事业。况且,一旦兴趣成为职业,兴趣多半变了味道。讲到年龄,你已经付出了3年的昂贵代价,劝你放弃,你可能会不情愿。赌徒心理,输掉的总想赢回来,可能会越输越多。楼主要避免陷入这样心理陷阱。总之,楼主自己决定,尽管这是哏艰难的决定。
------回答疯中之子坛友“三战光华,失误后还能四战吗”的问题
8、karleenchan坛友供稿
------人币贬值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1)市场担心内地GDP增长目标再下调。其次,中国理财产品阴霾未散,淡友仍忧虑中国式次按危机,第二季是信托产品兑付高峰期。因此,变的未必是中国经济,而是市场看法。2)金融市场安全资产买少见少,当美债息见底回升后,人民币成为最安全的资产,吸引大量投资及投机性资金押注人民币升值,企业点心债、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盛行说明了这一点,长期上升的资产面临调整风险可以理解。3)中日关系紧张,人民币贬值除了阻止游资流入外,也可以抵销日圆贬值的好处,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或会威胁安倍晋三的量宽大计,故贬值是政治工具之一。政治揣测,信不信由你。
------探讨“人民币创3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的问题
9、午夜的太阳版主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专柜验货行业内幕!不论是逛天意,还是街边小店,你一进门,店家几乎第一句话是:“想看点什么呢?”第二句话就是“我们这都是专柜正品,支持专柜验货! 真实情况是?先说我任职淘宝店客服的时候,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有培训!我问同事”咱们这个是真货吗?“同事说“主管说是真货,跟专柜的一样,支持验货的!我问主管”客户要是非常质疑,我该怎么回答?”主管说:就告诉她是真的,随便验,不是真货给证明就退款!老板的关系进货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当然老板我是不能问了,但是那半年的客服经验,我似乎都是坚定不移的按照主管和同事的教导处理问题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网上的价格确实比专柜低很多!网上有专柜正品,但是必须是有品牌授权!网上的专柜正品,买之前可以打电话给品牌客服咨询,授权是不是真实有效!
------回答“专柜验货是怎么回事”的问题
10、feather3891老师供稿
------如果你不是绝对的出类拔萃,高出别人一大截,考博很大程度上最后取决于社会资本——硕士或本科导师的人脉。很多论坛有人说主要看自己研究兴趣和导师研究领域的契合度,实际上,这种说法有点像美国推演和中国的战争胜负,没多少实际意义!对于考博的人我们要做好自我剖析:如果你是出类拔萃的,你可以盯住某个牛人,有针对性的去报考,看看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研究领域,当然,前提是也要征求一下对方意见,如果对方已经有了得意门生或接收了直博的,没你的位置那你也只能改弦易张。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你选择的基础应该是目标导师对你的态度和硕士导师的推荐
-----回答“考博到底该如何选择学校”的问题
【后记】
- 2月精彩的坛友回答、原创的观点太多了,难免有遗珠之恨,如您心中也有一票,欢迎跟贴补充
- 您在经管学习、生活上、职场上也有问题,也来提问吧,爱问就有答案
- 感谢大家对人大经济论坛的喜爱和关注,我们致力于做最好的经管教育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20个论坛币的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