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fear of inflation
闻“胀”色变
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水平和增长失控的迹象,中国政府于去年11月份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硬”的通告,指
出务必要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投资过热。当时,市场并没有太过在意。不过,随着国务院再三从紧(即使
面临全球性金融恐慌时也未见松动)的政策,中国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终于觉醒。近几周,中国的房价和股
价已开始从“非理性繁荣”向合理区间调整。不过,中国的当局者还应该小心谨慎。资产价格下跌说不好
会让许多人认为业已医好的旧病―银行系统呆坏账―复发。同时,通货膨胀也正在“抵消”中央的经济政
策。
虽然在11月份的工作会议上没有明确要紧缩房价,但中国的领导人对市场泡沫是担心无疑的。据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透露,从全国范围来看,近五年,房价年均上涨超过5%。而去年,增速加快,前十个月就达到了10%。此外,还有一些不良的迹象。譬如说,去年12月份,刘士余发现,前10个月新增住宅投资总额中有近80%流向面积大于90平方米的户型。这些户型绝对超过了普通中国家庭的承受能力。但开发商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原因很明显:他们的客户是投资高档公寓的“炒房一族”。
为了给房地产市场降温,政府可谓多管齐下。央行一方面提高了利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准备金率,还加紧了行政控制。去年12月份,中国银监会做出规定,大型国有银行2008年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2007年。仅中国银行一家就需要比去年少放贷200亿元。对于贷款者来说,相关部门提高了首付比重。同时,中央政府与重点城市的地方政府则出台了惠民政策,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百姓提供不同档次的廉租房(补价房)。另外,新近颁布的政策规定,开发商在开发之前需全额缴纳批租土地的租金。中央还派出流动监察组,以确保政策实施到位。
这些措施收效明显。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调查显示,去年12月份,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月环比小幅微量上涨,而从前热得发烫的广州、深圳和温州则出现下跌。随着交易量下降,一线市场如北京和上海的房价也开始下挫。现在,投资者全都屏住了呼吸,静观这两座前导性城市的房价是否会跳水。
因福得祸?
中国的当局者可谓因福得祸。过去几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屡创新高,中央政府得以利用日渐庞大的外汇储备注资病入膏肓的国有银行。资金洪流倾泻而出的过程中,银行点燃了楼市和股市热情,甚至将自己新发的股票价格也吹上了天。在如火如荼的“放贷比赛”中,银行早已将风险管理和政府规定置之脑后。即使贷款者手续不齐,银行还是能够将款放出去。去年9月份,中央出台文件,规定购买第二套住宅需缴纳40%的首付。但是,大多数银行将这一政策“错误”地解读为只针对个人购房者,而非针对家庭。这样一来,大批贷款者“委托”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义到银行拿到更多的贷款,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中翻云覆雨。另外,银监会还发现,银行的地方支行对虚假的首付证明视而不见。如此宽松的环境使得住房贷款在去年前十个月中便激增1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监管者早已提醒业内,要高度警惕这些极具杠杆效应的住房贷款,避免重蹈美国次级房贷的覆辙。
尽管银监会三令五申,严禁用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贷款一出,驷马难追。在2007年的大牛市里,多数人都能轻易捞上一笔,随后马上还贷,因此,违反规章制度似乎无足轻重。通过投资美国的垃圾按揭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中国的银行向世人彰显着自己的投资冲动。years.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加剧,中国人的幸福愉悦感正在灰飞烟灭。近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承
认正在考虑冲销一笔数额巨大的美国次级房贷投资。银监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在1月中的一次会议上坦言,
尽管证据尚不明晰,银行业逐年下降的呆坏账问题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如果楼市和股市持续下挫,曾经极为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无疑会卷土重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倒不会陷入流动性危机,因为,与其它经历过金融灾难的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拥有超乎想象的银行存款和外汇,足以应对类似的挑战。不良资产率突然提高,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经济改革还远未结束,另一方面说明,即便拥有创纪录的市值,中国的银行和西方的银行也是同病相怜。
行政命令?!
实际上,中国的银行感觉自己就是一群可怜虫,因为它们必须继续忍受北京的官僚们手中挥舞的“钝斧”。很多国内银行和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国有身份,它们必须遵从政府的指令,无论这些指令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在去年央行一次又一次地上调准备金率的时候,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放弃诱人的贷款收益,并把自己的资金以很低的利率存入央行。此外,它们甚至还要负担央行所发行的债券。这些“义务”无疑榨干了银行的利润。
同样,即便全球市场石油价格创出新高,中央政府还是命令国有石油公司进口原油、提炼并销售汽油。一些国有石化巨头,譬如中石化和中石油通过直截了当的“减产”以示抗议。但最后他们还是不得不听命于政府:稳定供应。甚至像中海油这样一家主要从事勘探、钻井的企业也必须建造自己的炼油厂,以帮助国家满足日益增长的汽油需求。
另外,随着食品价格攀升,政府业已要求国有农产品公司固定价格,稳定供应。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做出批示,规定没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大型食品加工厂、化肥生产商和零售商一律禁止上调粮、肉、蛋、奶和化肥价格。但是,这些措施于抑制通胀而言收效几何,目前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