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56 7
2014-02-28
   面对新古典主义错误的经济生态观,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生态观重新加以审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生产、分配、消费,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制度批判入手,着力构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先于西方新古典主义生态经济学100多年就已经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过专门系统地论述,但是他们的生态经济思想广泛存在于各个时期的论著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都有关于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论述。综合这些著作中的论述,可以总结出马克思经济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人类“经常依靠自然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②。恩格斯也有相同的论述,即“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类和人类社会都是归根到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自身”。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自然与社会都处在这一循环过程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他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相处的,携手并进的。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系统有巨大的作用,并且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人类应当克服“自然服从于人的需要”的观点,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着这样的论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⑤“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一样,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⑥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财富的创造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承载力,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片面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了对自然的尊重,过度地向地球掠夺资源,且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人类必将遭受自然的惩罚。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对于“资本”的崇拜带来了自然的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在大规模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资本家追求利润的动机、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欲望淹没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呼声。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带来的灾难,并明确地呼吁:“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⑦他们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并进而预言,如果人类社会依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下去,那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将会耗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28 13:51:41
第二,强调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 步、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 了然的。”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亦反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他们强调废物的再利用,即现在所提倡的循环经济体系。马克思认为,“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 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⑨因此,“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 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⑩他们认为,如果要克服资源被耗尽、环境被毁掉的危险,需要人类 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应当“合理地调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 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进而实现的途径应当是,“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 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也就是说,要注意生产 中的“最低限度”与“最高限度”,其中,“最低限度”是指最大限度地消减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而“最高限度”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 效率。而“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发展,摆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今天的意义 上来讲,就是要避免浪费、集约化生产,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8 13:53:45
    第三,提倡生态化的消费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消费的概念,也未能对消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形成理论体系,但他们的消费思 想散落在各部著作之中,是其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马克思所叙述的,“在进一步阐述资本时,必须更详细地考察消费和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注 重自然生态环境与消费的关系。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资料是由自然提供的,“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人与自然必须“处于持续不断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否则人类将不复存在。马克思认为消费应该是反映人的本质丰富性、全面性的消费,然而,当人的需要范围超出了自然的界限时,“自然界就 会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因为效用成了人的效用”,从而会导致人对自然的掠夺与剥削。消费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与活动,先于生产而存在,人与自然界 持续不断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社会延续最基本的前提。当消费变成纯粹地占有资本时,人们就会陷于奢侈消费中无法自拔。资本将变成“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完全异己的 力量的财富”,从而使得消费“异化”了。消费领域的异化和裂缝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蔓延,全面地渗透于人类生活,这种对资本的无限占有欲望,使得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激烈且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生态危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倡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要求人类的消费需求应当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给予保 护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平衡、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生态文明消费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生态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破坏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生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 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有序为着眼点,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新陈代谢”能力。只有把人与社会都融合于生态自然,形成一个休戚与共、息 息相关的整体,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和谐,即“所有社会经济体制都嵌入到了自然环境之中,并依赖于它,相应地,人们不得不考虑社会经济体制和生态系统之间的 交互作用,考虑污染和生态退化等类似的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8 13:58:03
马克思的理论侧重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确很有指导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8 14:58:47
不用马克思说,谁都知道要保护环境
号称是马经指导的中国环境最差,人都快憋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8 17:22:28
从楼主引用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原句没看出哪一点能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注 重自然生态环境与消费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