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产生的原因与存在意义是什么?人的生活目的与规律是什么?这是生活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我们认识生活的根本问题。
研究与观察发现,生命体都有一种对变化作出反应的本能,这是由于在原始、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变化意味着危机与机遇,把握机遇、回避危险是生命体存在的基本要求,并在应对变化的激励中获得进化。
英国研究人员在用脑部扫描仪测量血流时发现,当实验对象在受到控制的实验中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物体时,一个被称为腹侧纹状体的脑部区域会变得更加积极,并通过释放令人兴奋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参与脑部的奖赏。
科学家认为,存在这一古老的奖赏、激励机制表明,体验未知事物具有一种进化上的优势,也是生命体进化与人类产生、发展的原因。
人类是动物在应对环境的有效反应中获得激励与进化而成:从最初的生命体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是生存的本能反应,到发展为动物积极应对变化来获得满足,再进化为人类为获得满足而寻找与创造变化,并形成以体验变化、享受不同为目的的生活,这也是人类产生、发展与生活的本质。
因而我们说生活是一种感受,而给人感受的是不同与变化给人的刺激。显然没有变化与不同,人的意识就不会产生,人的情感也就不会形成,生活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相反不能对变化作出反应也就是不正常的、病态的,如自闭症、神经病等,其生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人类产生于大自然的一种神秘激励机制,并依赖于这种机制生活与发展,这就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即人类是在一种在大自作用下产生的特殊物种,以其本身能力能探索出世界的奥秘吗?或者,人类为获得满足感而持续追求变化,必将无至境地改变世界意味着什么?难道人类有种宇宙使命感?或者我们的存在仅仅是被一种大自然的奇妙现象所奴役的结果,改变有无可能与必要?
万物都存在稳定的要求与运行机制,生命体的产生似乎也是这种要求与运行机制的结果,即对变化能作出反应获得生存的更多机会,而对变化体验的激励体现出人类追求稳定与永恒存在的能动性,即创新与探索来适应预期的环境变化、或者为预期的环境恶化作出反应。
即然生命的本质是应对变化、追求对不同事物的体验,因而生活就仅仅是一个过程与形式,人的各种行为也就不难得到解释。
如安全的需要,是人们为了延长生命以获得更多的新事物享受;人们对地位与财富的追求,是为了得到更多变化体验的保障与机会;生活需要交流,就是从交流的动作、语言中感受变化、传递的变化;而交换就更明确了,那就是互通有无;我们组成家庭与参与社会,可理解为了获得持续生活体验的平台与基础;而知识与技术在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手段;或者我们所说的追求,也就可理解为对特定意义的创新与较高水平的生活形式体验等。
我们常说人有好奇与娱乐的本能,所谓好奇,就是人们为感受变化而探索与创新;所谓娱乐,无非是人们以各种形式制造变化为乐趣,它们都是人们追求变化、以不同为生活目的的表现,并由此产生了游戏、聊天、艺术与科学等生活形式。
对于追求变化的激励,我们也不难从发展与环境资源、文化制度的关系中看到其存在的意义与要求。
人类发展表现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利用产生更多、更高的要求。于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越丰富、种类越多,则人们可开发、利用资源的机会就越多,人类在探索与发展中也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激励,并由此促进人与社会的较快发展。反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资源越贫瘠,人们发展可利用的物质资源越少,其发展的激励与潜力就越小。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最早的古文明无一不是建立在一个具有肥沃土地资源与获得良好发展的农业生活环境之上的,而工业社会发展则主要取决于便宜的交通与矿产的丰富。相反,在地球边缘的地区,如沙漠、极地与热带密林,由于这些地方不具有适宜生产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肥沃土地、资源与气候交通条件,故其社会的进步就极困难,从而至今仍有人在这些土地上过着狩猎与采集的生活。
这种对追求变化与发展的激励意义也反应在社会生活中,即当生活资源、如财富与地位更多地用于激励人的勤劳、道德行为与探索精神,且社会表现出平等与自由、公开与公证,则发展就能获得有效的进行,而当生活资源消耗于腐败与奢侈等,并表现出权力与等级文化,则就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进步,这也是我们强调发展的制度与文化建设的意义。
同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也需要一个成长的激励,那就是在他应对新的事物与环境中获得成绩与成长的过程中要给予鼓励和奖尝。当然,若一个人能从学习与成长中体会到乐趣与意义,这种激励就更为有效。
因此,人与社会的存在、发展都深刻地体现出一个激励人们应对变化与探索创新的机制,没有变化与激励,那就只有痛苦与消亡,而激励人们应对变化、探索与创新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的基本精神。摘自生活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