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有适当的自我意识,看自己“合乎中道”,达到最高境界,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为沮”。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独立,真正的自由。
今天听到一个故事,讲一个演员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得了绝症。许多演艺界人士和歌迷都为他痛惜不已,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是你,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竟得了绝症?”他回答:我从来都不问“为什么是我?”在我得了绝症时,我不问“为什么是我?”在我得了大奖时,我也不问“为什么是我?”
听了这个故事,我颇受触动。这位演员,有一个多么真实而适当的自我呀。他的自我,在这个世界上扎下了何等深切而稳固的根啊!他不因为得了大奖,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也不因为自己得了绝症,觉得自己如何倒霉。
人生难免发生不好的事,人们难免会问“为什么?”然而,不管“得了大奖”还是“得了绝症”都不问“为什么”的人,是成熟的人,是活得有境界的人,这成熟,这境界,就叫“接受”。这位演员能够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特别,好像不好的事不该在他们身上发生,要发生,就只能是好事。
但有一些人,遇到人生不如意,一直在那里问“为什么”,绝不接受,仿佛世界必须听他的,可以发生什么,不可以发生什么。这是不成熟,是没有觉察。如果他们一直问下去,就把自己问成了心理上的病人。
不成熟的人,内心有一个虚大的自我,表现为:有了成绩,就觉得自己飞到天上了,超绝人类了。遇到不如意,又觉得自己好惨,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怜。这时,那个虚大的自我就破灭了。
一个真实的自我,有适当的自我意识,看自己“合乎中道”,达到最高境界,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为沮”。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独立,真正的自由。
相比之下,那些总因事不如意而不断问“为什么”的人,是多么幼弱,又何等骄傲。他们想用“为什么”胁迫他人,操纵世界,让宇宙听命于他,让自然法则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不管发生什么,还是不发生什么,都得经他同意。他们问“为什么”,就如同小孩子说“我不”,但不管他们问多少“为什么”,说多少“我不”,事情照样发生,太阳照样起落,他们就坐在那里哭呀骂,说: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呀?我可是小叶叶,小君君,小妮妮,小晨晨,小楠楠……呀!
但总有一天,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这小叶叶,小君君,小妮妮,小晨晨,小楠楠会站起来,抹掉眼泪,说,不要再问“为什么”,哭是没用的,还是得去做点什么——是的,不是总问“为什么”,而是去做点什么。
那些自幼生活太光鲜灿烂,携带了太多的“特别感”的人,在生活向他们呈现某些真实的部分时,他们开始哭,比别人哭得更久,哭得更伤心。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可以的,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呢?他觉得自己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个世界的规则适合所有的人,就是不适合他,因为他是特别的,不一般的,别人只是普通的。他是花朵,别人是绿叶陪衬;他是月亮,别人是众星捧月。别人是有限的,他是无限的;别人会死,他不会死……于是,在所有他发现自己跟别人一样的地方,他就坐下来哭。
他太害怕自己跟别人一样,也害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他害怕跟别人一样,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地之钟秀,他要一枝独秀,尽得宠爱。他害怕跟别人不一样,是因为他自己并不独立,也不敢独特。于是,在所有他发现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她也哭。一个人有太强的特别感,反而不敢呈现他的独特性。
唉,他真是苦啊,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苦。
他问“为什么”,并不是说他在思考“为什么”,这不过是在表达一种“不接受”的情绪。在生活中,的确有一些问题很重要,关乎人生的根本,是值得人去追问的。但是,他问“为什么”,只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让他不高兴,或者因为他总想有所得,不想有所失,得了高兴,失了就问:为什么?至于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人类正在面临什么,周围的人遭遇了什么,甚至亲人朋友有什么感受,全都与他无关。他太迷恋自己,事情不顺心,他就问“为什么”,一直问,要跟世界闹下去。世界不答应他,他宁愿把自己闹出毛病,闹到死路上,闹死在路上。但他不会真正思考,甚至他不会问:为什么我要问这么多为什么?
为什么?他问。
我忍不住要来回答一下:因为我们是有限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上。这两点弄明白了,就知道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