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消费函数为C=100+0.8Y,同时,投资I=50。
(a)什么是这个事例中的均衡的收入水平。
(b)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产出水平是800,那么什么是非自愿的存货水平?
(b)问题多恩布什的答案是:AD=100+800*0.8+50=790
IU=800-790=10
当我看到复旦大学尹伯承的关于高鸿业的宏观中也有此题,但答案却是50
其分析是鉴于(a)问的答案是750,800-750=50
我问老师,老师说我均衡的收入概念没弄清。难道产出变化后均衡收入不变吗?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复旦大学的那本参考书中,是在达到均衡收入的前提之下,给出GDP的数值要求求出企业的非存货收入。而多恩的那道题则没有说明产出水平为800时是否处于均衡收入的条件下。(参见复旦参考书第60页)
这就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多恩和高教授都没错。
y=c+i这是国民收入恒等式,所以肯定是均衡的,但不一定合意,不合意的部分就表现为非自愿存货。
复旦的应该是对的!
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非自愿的存货投资:when aggregate demand——the amount people want to buy——is not equal to output, there is unplanned inventory investment or disinvestment.
IU=Y-AD 此题 AD=I+C=50+800*0.8+100=790 Y=800 答案就很确定了。
而高老师的书,很可能将非自愿的存货投资定义为超出经济合意均衡水平的产出部分。
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你认为什么才是合意的。是I=S时候的均衡量还是由AD决定的需求量。
potato讲得很明白,但是还是没有给判断对错。
原题我没有看,如果题目条件一样,我还是认为高的错。高如果真的是把超出合意均衡水平的产出定义为非自愿存货的话显然是不对的:根据给定的产出量和消费函数,消费掉的量怎么可以再被归入“存货”?
I=S恒等式仅具统计意义,是因为净存货规定的存在才人为恒等。超出意愿投资量的储蓄部分是非合意存货。
第一问,答案是 750没错
这个就不需要解释咯
第二问,答案是 10没错
我觉得在第二问上,应该是多恩布什那样理解才对
既然消费函数为C=100+0.8Y,那么当生产出来的Y为800时,那么消费自然就为790
非自愿存货也就为10了!
首先,从作题的角度而言,800的条件是第二问提出的,不可能与第一题相关,因此第一问答案750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第二问,从题干上看,因为没有提出均衡条件,多恩的答案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我的分析是高鸿业想增加些无关紧要的话以示区别,但是不慎增加了一个关键的均衡条件,导致了混乱,因为非自愿存货是跟均衡无关的,因此根本不用考虑均衡,这道题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学者在早期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9 10:24:44编辑过]
两个都是正确的:
第一题中,750是当时的均衡产出水平;如果产出为800,那么说明这是一个不均衡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考虑时间的发展,就是不考虑引致的消费增长,那么企业的非意愿存货就是800-50=50。
第二题中,产出为800,并没有完结,而是接着考虑到了由于随着时间的发展,消费增长后的情况,那么随着消费的增长,就会出现企业存货下降,最后的企业非意愿存货为:800-100-50-800*0.8=10
高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第112页第一题有他对非计划存货投资的理解,他还化了图,上面就是说
IU=Y-AD,所以他对均衡的理解和多恩布什是一样的,那么按照这个算法,的确应该是IU=800-790=10!为什么这次高老又说是800-750了呢,书他只是主编而已,借高老名义的人错了!
我觉得大家的学习方法不太对啊
经济学哪有什么对错啊
meta,你对均衡的理解不对头。
均衡的,不一定是合意的。正确。
只要投资是既定的,消费函数是确定的,那就会有惟一的均衡的状态,即总产出为750之时。与总需求相等。不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
但GDP不总是均衡。GDP不一定是750。
所以,当产出为800时,就不是均衡状态。不论题中是否提及。
与总需求790的差额,表现为非意愿的存货投资10。
我觉得都对了
原题只是说在产出800时的非自愿存货投资,均衡并未发生变化,所以我认为高鸿业的对。
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