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75 4
2014-03-1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用以抽象化的公式,同时求导、求极值以明确某种观点,对于这种引入数学进入经济学的做法,我目前觉得,有些牵强。
人文科学的魅力在于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理性人”的假设在经济学中虽然是一个基础假设,但是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个假设的基础也同样存在问题,因为,人并不是“理性”的。
经济学说到底是一种人类活动引发的社会科学,是一种人的行为科学,所以引入所谓心理学、概率学之类,实属正常。在一般的科学领域,都把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导入视为其具备科学基础的一种标志,这种想法和做法,我表示理解。
但是,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人的行为,人的群体行为真的就是可以用数学模型可以总结和预测的吗?

经济学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和现象,也可以用图表、图形来描述这些已然被观察、证明的事实,但是,从而要以公式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推导、预测,这样的做法本身,是否就已经与人文科学的本质相悖呢?

我读了一些所谓中、高级微观、宏观书籍,感觉作者不遗余力在用公式说明一些原本简单的事实,这就好像要对猫狗,从公式推导上定义其属性一样,这种“艰辛”的努力,真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吗?那么,对于那些自然界中”异化“、”变种“的猫、狗,又如何重新定义公式和原理呢?这就是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理论、公式已然无法驾驭和束缚经济学的真身。

经济学的本质中是否真的存在数字化、可量化的基因,是否需要在”中级“”高级“的王冠上,加入”数学“这颗钻石以标榜其”科学性“的”正统“身份,我觉得,让一切回归本源,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

初学乍练,拙见种种,不吝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13 00:11:57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是它是一门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学科,既然要最优化配置,那么就必须用导数,最值法等数学工具以实现之,经济学,尤其是实证经济学,目前来看就是数学的天下,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的确有点数字化太过了,就连哲学等纯社会科学都讲实证了,经济学没实证还真说不出去呢,但是经济学真正的精髓不在数学,而在它要阐述的理论本身,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就写道:微积分,是一种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工具,而不是经济学本身。个人拙见,勿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3 08:47:26
我觉得还是因为理性人假设的约束,使得大多经济问题都在做最优化问题,那么这时,数学无疑是最好的解释工具。通过数学模型和假设条件,很明确问题的约束在哪,传导是如何,结论是怎样,只要在假设内,那么逻辑和推导的结论就不会受到质疑,不像文字,很具有欺骗性和某些影响因素的忽略不易察觉。
而且即便我们把经济学当做纯碎的社会科学,只要我们潜意识里还认同理性人假设,或是其他可以量化的假设,那么数学也无疑是最直接,最具说服力和最严谨的说理工具。
我偏向于经济学成为科学,在科学的台阶上不断的前进,也许有人说他离现实有点远,但是科学的进步是不断的积累的,而且要想看懂经济学专业领域文献和前沿,数学也是必须的。
仅仅是个人观点哈,希望楼主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7 10:56:5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4 02:56:43
我不知道楼主都读了那些“中、高级宏、微观”的书。但恕我直言,如果楼主还在纠结“要不要数学”这个问题,至少高级宏微观的书是不适合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