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489 0
2014-03-14

     翡翠的“地”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民间称“地”为“地张”或“底障”等。翠与翠外部分要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的“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衬托,强烈映衬出翡翠的情丽,润亮及价值来。“地”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地”好。好的“地”称玻璃地,糯化地,蛋清地。不好的“地”称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称“底干”。

    图1:翡翠的“地”分类



    图2:翡翠的“地”与价格的大致关系



    翡翠饰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翡翠的品质还取决于翡翠的加工工艺,好的加工工艺可以极大地提升翡翠饰品的价值。俗话说“三分料、七分工”,这个“工”字就是指雕工,翡翠一般都很注重材料的“种”、“色”和“水头”,其实,雕刻工艺也应值得注意。一个好工,能让一块残缺的翡翠起死回生;一个糟糕的匠人,能毁掉一块好料子。同样一块大小材质的玉佩,做工粗糙与做工精细,价格要相差很多,这就说明做工的重要性。对高档的挂件,人们对其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要求往往更高,而这些价值则是通过雕刻大师们的精湛做工来体现的。因此翡翠饰品的评价还应包括加工工艺的评价。《翡翠分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翡翠工艺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和加工工艺评价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评价和设计评价;加工工艺评价包括磨制(雕琢)工艺评价和抛光工艺评价。


    在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中,玉雕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如今玉雕行业一如既往的发展,玉雕技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玉雕工场、工厂,并形成了“北派”、“扬派”、“海派”、“南派”等四大流派。


    “北派”——京、津、辽宁—带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以北京的“四怪一魔”最为杰出。“四怪一魔”即: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和“鸟儿张”——张云和。“北派”玉雕有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的特点。


    “扬派”——扬州地区玉雕所表现的独特工艺。“扬派”玉雕讲究章法,工艺精湛,造型古雅秀丽,其中尤以山子雕最具特色,碧玉山子《聚珍图》、白玉《大千佛国图》、《五塔》等,都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海派”——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雕艺术风格,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形成过程。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国内大量人才涌入,这当中包括一批“扬派”玉雕艺人,这些艺人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海派”风格。“海派”以器皿(以仿青铜器为主)之精致、人物动物造型之生动传神为特色,雕琢细腻,造型严谨,庄重古雅。代表人物———“炉瓶王”孙天仪、周寿海,“三绝”魏正荣,“南玉一怪”刘纪松等人的玉雕,更是海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家众口交誉的珍品。


    “南派”——广东、福建一带的玉雕由于长期受竹木牙雕工艺和东南亚文化影响,在镂空雕、多层玉球和高档翡翠首饰的雕琢上,也独树一帜,造型丰满,呼应传神,工艺玲珑,形成“南派”艺术风格。


    图3:北派雕刻作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



    图4:南派雕刻作品,镂空雕、造型丰满



    图5:海派雕刻作品,精致传神



    图6:杨派雕刻作品,以山子雕最具特色



    图7: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翠玉白菜



    图8:翡翠雕刻大师王朝阳获奖作品《祝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