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有本质不同的含义吧(在理论中的地位也不同)。
相对应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价格”也有本质不同的含义吧。
从一般(竞争)均衡讲,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向量”实际上表达的是,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率(物物交换的比率),完全可以脱离“货币”这样的概念。
楼主讲的是局部均衡情况。局部均衡理论为了分析的需要,引入“货币”(或“收入”)这样的概念,其特点是:它一般不是直接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但用它可以按一定比例关系换到(买到)任何属于直接效用函数自变量的商品。价格、利润、要素报酬(率)等等都借助这种“货币”概念表达。
局部均衡理论中,并没有介绍“货币”是如何进入经济体系的,消费者是如何赚到这些货币的,也没有介绍价格/要素报酬率是如何来的(被决定的),它们一起成为局部均衡分析中的外生变量——参与人(消费者与厂商)以它们为给定的、自己单方面无法改变的条件来实现自己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理论中,“货币”一般可以由货币当局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控制(这可以是理论的出发点),从而引出“通货膨胀”这样的概念。
两种理论的基础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