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扩大消费需求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中国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种“分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整体上扩大消费需求的过程,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的过程,是普遍提升社会公平的过程。
扩大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公平的水准。我们谋求的公平,是建立在经济整体发展、社会整体进步基础之上的公平,它以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为前提。从社会生产周期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增长将带动投资相应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凯恩斯也认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相反,消费不足会削弱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使投资增长得不到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大量的社会产品价值难以实现,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被看作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我国近些年的实际而言,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不足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在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美、日、欧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有效地调动消费需求成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加公平的社会将构建在更加丰实的物质基础之上。
扩大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社会公平提供长效机制。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要求建立在更加合理的经济运行结构和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之上;科学合理的结构与模式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缓和并化解各种矛盾,不断改善公平状况。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过去那种投资推动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要付出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是无法持续的。提高国内消费需求,逐步把消费培育成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有利于转变投资为主导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过分依赖外部需求,对外经贸的严重失衡,从长期看也是不可持续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贸易冲突难以避免的时候,有效提高国内消费需求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大家认为上面的观点有没有正不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