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林中祥博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看网上一些评论,对学生太实际考虑就业不太满意,提倡按兴趣选专业与学习,要有自己的‘理想’。
                 国外的学生选导师就不考虑就业吗?
                 说二个事吧。
                 1990年前后,与我校一位快毕业的博士聊天,他刚刚从日本一著名教授处做合作培养博士回来(现在他是国内一985高校的系主任),问他在日本做博士的情况,他说这教授(当时这教授是我校林化学科的兼职教授)太厉害了,对他的研究生们不但骂,甚至动拳头。他给我看了一张‘反省书’,是一天夜里十一点多被训,一点多写的。他说这教授的生源非常好,因为他的学生非常好就业,报考他的学生非常多。
                我的一位研究生同学,南大毕业后到美国,读完博士到哈佛的有机合成诺贝尔奖得主Corey教授做博后,出站后非常多的企业来招聘他们去工作,就是因为他的导师是nb奖得主,最后他选择了辉瑞,现在还在美国圣地亚哥。他说,因为这位导师的学生非常吃香,所以愿意报他的学生非常多,而且从他手下拿博士学位非常难。
               当然你也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学生们是为了找个严格训练的导师。哈哈。
               我们的导师们都这样现实,争经费,争项目,写论文,升职称,多拿津贴,多买房子,买好车子,对学生现实地考虑就业却有高的要求,我不太同意这观点。
               我国每年这么多大学生,大学生与研究生早已不是精英教育,应该是普通人群体,普通人就是学习-就业-生活。其中的有志之士或精英才考虑事业的发展。
               不要用精英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如果自己的孩子就业不了,我看也会着急。自己静下心来想,自己的孩子选专业不考虑就业?
               2010年我在美国一大学同学家,见到他女儿。她按兴趣读的霍普金斯大学的‘医药卫生管理’(名字不一定准确,但专业内涵是这个)专业吧,在家待业一年了,还没有工作。父母都着急,孩子在为父母亲的‘出国中介’做帮手。
               也有的人观点说,只要人是人才,什么专业都行。如果用万分之一人才的素质要求来考虑全部学生们,这不是科学的方法。专业人数与社会的供求关系,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失业人数之间是不是重要相关?
               前几年到希腊几天,宪法广场上天天有人示威游行,为什么?没有工作呀。其中不少就是年轻人,特别是失业的大学生们。其中一天,我在宪法广场上遭受到了警察用的‘催泪弹’(人生第一次)。而希腊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明地,民主政体国家。
               按兴趣学习,这是空中楼阁。有多少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愿意去做殡葬工与清洁工,但报纸与媒体上报道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我们大学毕业时,许多人不愿意留学校做辅导员(我班的班长就不愿意),但是现在呢?我校前几年就一百多人争一个辅导员岗位了,而且都是硕士博士学位,以前大学的实验员是大专生或中专生,现在呢,已经是硕士学位起点,还是许多许多人争一个岗位。因为供求关系与其他因素发生了改变。
               我们的学生们被理想教育了不少,还要让他们继续‘理想’下去?
               对普通大学生、研究生来说,先解决饭碗,再考虑发展,最后再考虑事业!倒过来是不行的。马云式的天才除外。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同一QQ群,每天只奖励一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