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3701 10
2014-07-17
       距离2015年的博士考试也只剩下不到8个月了。

       4个月多前参加了社科院的2014年博士考试,第一场英语考完,我就觉得人生没有那么多幸运,英语肯定会挂掉。周日考完下午回到家里,就赶紧上网查了下南方G校的博士报名,因为去年朋友考过G校,好像报名很晚。当晚查到G校的博士考试正在报名,于是就立刻网上报名准备2014年的第二次考试。一个月后,社科成绩出来,专业课虽一般但还是过了线,结果英语差的很多。其实今年是很好的机会,我报考的导师据说只有三个人竞争,结果我们三个都没有进入面试。社科成绩出来的第二个周末,我就飞到了G校,报考的导师很客气,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导师对所有不熟悉的考生都会表示欢迎和客气,只有对真正有关系地才会告诉真实状况。在老师的客气中,第二次博士考试笔试自以为发挥的还不错,从考完社科到G校的将近一个半月里,我进行了疯狂的复习,几乎每晚都要到凌晨二三点,然后六点起床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但是结果出来失望至极,通过朋友找到了G校研招办的主任,才知道其背后的黑幕。原来,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根本没有公平可言。无论结果如何,两次博士考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不仅对英语以及专业课考试本身有了更深的了解,关键是我对我所选择的专业更加感兴趣了。于是,我决定继续开始我的2015年考博之路。

       继续选择社科院,是因为我相信我的母校较之别处还是相当公平的。我的本科是一个极其一般的北京二类高校,但是还是很幸运考到了社科院,我想可能社科院因为没有本科教育,所以她对研究生来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远远高于其他高校的。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是一名公务员。继续考博的原因不是为了仕途,关键是觉得目前工作还比较清闲,如果工作之余不继续学习就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在职学习,如果不是以考试为目标,其效率还是差的比较远的。准备考试,虽然是为了应试,但是这个过程是将学科快速高效系统化的有效途径,作为跨学科考生,我想这个专业课积累过程还是必须要有的。之所以跨专业考,就是希望以后的研究内容和自己的工作能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实践理论,同时也为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托。

       我对社科院有着很深的感情,硕士几年,不仅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我的爱好比较广泛,所以硕士期间,经常到马研院、考古所、经济所听报告,社科院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优势是任何一所高校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社科院一直读下去,能够在工作之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注:非本人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20-6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10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100-300论坛币。同一QQ群,每周只奖励一次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7 06:38:07
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7 08:49:01
说实在的,博士还是当老师的考合适,做其他的工作,你根本弄不清门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7 09:34:26
楼主到单位够早的啊。我跟你同行,但不在北京。跟你的状态、想法几乎完全一致,但为了就近就准备考我所在地方的博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7 10:33:40
留个记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3 19:24:02
赞一个!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永无止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