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039 49
2014-03-29
       前几天与某位从国外回来的X副教授聊天,聊到了发表中文还是英文论文的问题!
       X副教授说,他们现在感觉很无奈,学术界一方面号召要建立本土化学术和基于本土化经验的本土化理论,但在学术评价上又完全崇洋媚外,学校一直想在国外的大学排名中能够排在前面,所以要求大家发英文paper,学院的大领导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给压力”,让大家发英文。
       但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期刊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中国经验上,一味的追求英文,而忽视了中文期刊,本身又如何实现学术本土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SSCI并非各个优秀,影响因子排在最前面的英文文章也不是偏偏都精彩,很多时候,是我们喜欢雪中送炭、引用引用率较高的文章,肯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其盲从的成分、崇拜心理在作崇,就像无知的孩子追求影视明星一样;同时,基于英语是国家通用语言,中文只在华人世界通行,所以一些中文期刊的水平可能被低估……这些都会让中文期刊的生存面临压力,本土化学术发展受到限制!
       个人觉得,从建立本土化学术话语权角度去考虑,也许我们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发表优秀成果在欧美顶尖期刊,同时在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创办本土化英文期刊,以方便外国搜索和引用;另外一条腿是提高中文期刊办刊水平和在国内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和权重,鼓励中文期刊做大做强!

——————————————————————————————
下面是赵大良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的一篇博文,关注的是中文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问题,他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

    值得关注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赵大良)
    一年一度的中国期刊国际影响力统计分析报告即将于本月25日发布。我土鳖一个,一直没有国际化的能力,但是我一直对国人崇洋媚外,贬低我们自己的期刊而不服气。在2009年左右提出中国期刊包括中文期刊也有国际影响力以后,我只是以典型期刊的数据分析发表了一篇文章(中文期刊国外影响力的统计与分析.编辑学报,2012第6期),从统计数据到发表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更是组织了浩大的队伍,潜心搜集相关数据,历时两年多于去年第一次发布了相关分析结果。今年的结果也已经初步出来了,并且增加了更深入的分析。值得期待!
  统计分析直接以:国际数据库的引文数据,以期刊他引数据,计算他引影响因子,这样直接与国际知名期刊——SCI收录期刊进行比较。我没有得到授权,不能公布太多的数据,我只想解读一下其中的一张对数坐标系下散点图。

153416o79o2t369t9yy4ow.jpg


      详细的情况和数据我并不掌握,解读也可能有误,只是忍不住想与大家分享,请指正。
  (1)中国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期刊,主要还是体现在SCI收录的期刊上,这其中主要是以英文出版的为主(进入TOP10的SCI收录期刊115种,其中中文刊18种),不得不承认语言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和现实(见图中的黑色散点)。
  (2)SCI非收录的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不可小看!至少从图中可以看出,TOP5%的中国非SCI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处于中国SCI期刊的中游并且是集中在中游,个别的还在上游甚至是处于国际期刊的中上(见图中红色的散点)。这些期刊中的中文期刊占到了一半多(87/88)。
  (3)即使是低一个档次的TOP10%的中国非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也并不像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差,也处于SCI收录期刊的中下游,但不属于最差的,在国际SCI期刊中也算是中下水平,也不属于影响力最少的(图中蓝色散点)。这里边的中文期刊更是占多数(31/144)。这说明中文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确存在,并且影响力还不算少。
  (4)大多数橘黄色的散点落在后边,多数是中文期刊,显示其国际学术影响力比较低。但是,需要注意:这里是与国际上的SCI收录的期刊相比较,而国外还有多少没有被SCI收录的英文刊?这些期刊的功能本来就不应该是创国际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统计的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以中文期刊在国外数据库中被其他期刊所引用的情况不包括自引。两个数据合并起来,是否可以说,我国233种中文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达到了国际水平(与SCI收录的国际期刊相比,也是整体处于其中下水平,而不是下游)。
  因此,我是否可以说:在中国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中,创办英文高水平的国际化期刊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对中文期刊妄自菲薄!更何况,多少作者是在中文期刊发表处女作以后,一步步成长起来,而后走向国际的?!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贡献也是确定和明显的!
  在此,值得反思:前些时候,ZF拿出1.5亿人民币(官方数据9100万),扶持英文期刊走向国际,一种期刊每年多的是200万,少的也有50万,而没有考虑中文期刊?何况这钱给了英文期刊以后,又有多少是转手奉献给了国外的出版商!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同一QQ群,每天只奖励一次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9 08:29:24
毫无疑问,中国的本土期刊也崇尚时髦的话题、时髦的方法,很少关注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大环境如此,没有谁敢破这个怪圈,即便是有这样的期刊又有多少研究能真正应用于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9 08:32:04
楼上有理。“本土期刊”一点都不本土化。大多数其实就是用外国人的模型跑中国的数据。甚至有些就是抄抄外文,翻成中文发表。
       事实上,就经济学而言,国内的期刊,哪怕是最“顶尖”的期刊,也没有可读性。它们不过是一个“发文”的场所,而不是一个“搜文”“读文”的场所。国内的研究者如果想做某一方面的研究,希望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绝不会查阅这些期刊,而会直接搜外文期刊。国外的学者看不懂,国内的学者也不看,这些中文期刊就毫无存在意义。它们只是一个杂志社卖“版面”,作者买“发表”的交易场所,创造不了任何价值。
       加大“本土期刊”的地位和权重,是一种保护主义,只会增加国内杂志的寻租空间,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地收钱。只有完全放开,让国内外期刊自由竞争,国内期刊才可能走上正规化的路子。这和国际贸易是一回事。当然,国内外市场之间存在“运输成本”,就是语言。但是,我想这个障碍会越来越小的。
       短期内提高本土期刊质量的一个办法是,允许一稿“双语双投”,就是允许高水平的文章投外刊,翻译成中文再投一遍。这样才能让国内期刊有阅读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9 09:04:02
另外,认为英文杂志对中国问题不关心,只有中文杂志研究中国问题,这完全就是自欺欺人。英美的顶尖期刊上,时常可以看见讨论拉美或是非洲的文章。关键不是你的主题,而是文章的水平,水平差的文章发不了,就说是主题不对路,这是自我安慰。
       倒是很多国内期刊,不看文章水平,只会对主题挑挑拣拣,政治不正确的不要,不“时尚”的也不要。所以有些学者动手前,想的不是“我想不想写这个题目”,而是“这个题目写了能不能发”。这就制约了研究方向的多样性,主题常常是一窝蜂。
       我记得有一位长辈,在“十几大”之前投了一篇文章,编辑回复:“写的很好。但这个主题是现核心的,如果十几大开完后,新核心还继续这个提法,我们就发。要是新核心不提了,就发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9 09:12:06
一句话,“中文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应当关心的是“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9 09:21:16
中国创造不出自己的经济学,老祖宗几千年的经济文化,管理国家的经济能力,到现在都没有成体系的总结归纳出来,一切都向国外看齐,什么都要国外认可,想当年,我们汉朝的《盐铁论》横空出世时,好像西方国家还在奴隶社会吧,有什么样的经济学。我们只是进入清朝以后开始落伍于世界,但现在慢慢与世界差距越来越小,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灿烂的经济学文化挖掘,发扬光大。中国的学术期刊,一定要有中国本土特色!!!
附件列表
QQ图片20140329091651.jpg

原图尺寸 74.73 KB

售价: 65535 个论坛币  [记录]  [购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