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575 9
2014-04-03
       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我国高校重点学科审批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指挥棒。尽可能多地拥有重点学科,获得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许多高校努力的方向。

       熊丙奇曾指出,大学为评上重点学科,不按学科建设规律办事,而是急功近利,比较典型的就是花巨资引进所谓的领军人才,或者从其他高校挖来某个团队;另外,在评审中,不但公关评审专家、行政部门,还对学科建设进行包装,弄虚作假,在评审中并不鲜见。人才假引进、院士四处兼职,人才计划、成果申报中的跑、要现象都与此有关。”

——————其实,身在高校的我们都早已心知肚明,但国内的事就那样,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无法改变,利益集团掣肘、老人占位,权力过于集中、监督问责机制缺乏……原因太多,对于人治的中国,我们无法通过小修小补来解决这些教育和学术腐败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3 08:55:35
其实教育部制度严格的标准和检查制度就很容易可以解决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09:55:09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1:25: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1:33:23
“一些”、“个别”用词很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1:38:07
我感觉还是咱们中国人变通能力太强了,可惜好多没有用到正地方。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落实到下面就变了味道,为了迎合上级,顺利完成任务,也为了减少投入,下面不走政策规定的套路,而是走捷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急功近利地浮躁,希望国人能够努力改正这个缺点,把灵活用在对的地方,脚踏实地地干事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