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经济学,婚姻的本质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无论是经济资源、人际资源、家庭资源,都是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而最为重要的也是性格的整合。婚姻是大半辈子的事情,其实性格和价值观的匹配或许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有安全感和认同感。
当我们在审视婚姻的本质,往往过多地去考虑了硬性的因素,忽视了软性的因素。其实硬性的因素决定是否有缘份,而软性的因素决定了长期的交易成本。长期的交易成本也直接影响两个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考虑婚姻的过程中,相处的是否快乐与舒适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或许我们由于过多地去考虑物质、欲望等等因素,我们都淡化了应该注重的精神价值因素。相似的价值观体系决定了两个人的目标是否一致,相似的性格决定了两个人的交易成本,形似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更是决定了两个人的交往模式。可是当我们在寻求婚姻对象的时候,往往会过多地去考虑硬性的条件,硬性的标准似乎决定了一切。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时代,往往让人显得价值观的迷失。因此小时代中的爱情悲剧不断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性、爱、婚姻、友情、亲情往往成为了人类伦理中的永恒主题,性与爱的分割与交织,婚姻与现实的交织,友情与爱情的朦胧区,所有的所有都困扰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人。
偌大的房,寂寞的床,唱出了当代青年的爱情问号?这个时代充满了各种的诱惑,渴望满足各种需求,却又依然追寻着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贪婪、欲望、温情、专一、忠贞,这些感情就像天使与魔鬼那样交织在当代人的情感坐标中,我们需要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我们不需啊什么?我们似乎又很清楚。无论是婚姻抑或是爱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想和假想空间,我们又如何去实现呢?或许每个人都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每个人都在与现实做着各种的妥协,但是时间往往是最佳的裁判,它会让你明白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