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复试线公布后,许多高校陆续进入了复试。前两天在学校教工食堂吃饭时,遇到一个邻省的校友,得知他的学科刚刚经历过硕士生复试。谈及对复试过程的评价,朋友无奈地说:一场师生都不高兴、没有赢家的复试! 该学科2014年计划招生指标13人,硕导8人,按照1:1.3的录取比例,进入学科复试的考生数量是18人。由于不愿意成为毫无意义的炮灰,3个初试成绩靠后的学生志愿放弃了复试,将宝贵的机会留给了他人。相比其他新兴学科,该学科由于办学历史悠久,在全国还有一定的知名度,2014年生源还算比较满意。矛盾偏偏发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8个硕导中,最多的1人有6个学生报考,最少的3个硕导无人问津。于是乎,8个硕导为课题、为荣誉,展开生源之争。斗争、妥协的结果是,出国缺席的硕导被人代表志愿调剂出来1个学生,报考人数最多的硕导不志愿地调剂了3个学生给无米下锅的同事。被调剂的学生不满意,满怀希望地查阅导师资料、电子邮件沟通,到头来被一个根本不具备指导能力的导师指导,还要缴费浪费三年青春;被调出的导师不满意,一个个非常勤奋、有攻博志向的学生忍痛割爱,感觉很是对不起对对自己满怀期望的学生;接受调剂的导师不满意,无人报考本已经失去了颜面,再去指导一个对自己不买账的学生,更像买了个打折的商品、吃了顿夹杂着苍蝇的西餐。
其实,仔细分析这场大家都不满意、没有赢家的研究生复试,根源在于三流院校乱象丛生的招生制度。
1、导师队伍良莠不齐 在这所三流院校中,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固然不少,但是倚老卖老混日子、挂羊头卖狗肉、双肩挑对学生放羊放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低能导师大有人在。如果说在免费情况下,读一个无用的文凭对考生来说还情有可原,在收费情况下又有哪个个学生愿意我把青春赌明天呢?
2、导师信息披露不充分 由于大量不合格导师、大量非专业关系户教师的引入,尽管每年该校研究生院都一再提醒导师及时更新指导教师基本概况,遗憾的是,该学科大部分导师的简介、科研成果、论文目录是一片空白。在文凭迅速贬值的情况下,一个10年没有写一篇论文、8年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导师对意图改变命运的学生又有多少吸引力呢?
3、指标分配乱象丛生 在博导数量远远超过招生指标、科硕招生指标逐年缩减的情况下,该校明文规定,博士招生一个博导的最多可以招收4个博士,硕士数量没有限制。多年来,该学科负责人利用命题权、阅卷权、学科资源分配权,每年都将最优质的的生源揽到自己门下,甚至通过施压的方式将报考该学科其他老师的学生硬性调剂到自己名下。既然领导可以这样做,普通的教师为什么不可以多招几个想读书、做科研的种子呢?某种意义上,将好学生拉郎配到一个混世魔王手中,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高校研究生招生整体环境欠佳、制度建设极不完善情况下,作为考生应该尽早与心仪的导师联系,用自己的成绩、诚信感动导师,这样导师自然会在生源争夺战中尽全力满足学生的愿望。作为导师,应该用自己的科研实力、用毕业生的优良业绩吸引日趋减少的生源,对投奔到自己门下的弟子,尽传道、授业、解惑职责。作为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建立研究生、导师的双向淘汰机制,使最优的学生被最优的导师录取,使放羊混日子的导师无立足之地,使挂羊头卖狗的导师原形毕露。作为一个学科负责人,应该摈弃“我退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极不负责任心理,为后人留下点值得留念、可以发扬光大的东西。
——本文转自李明阳博客,文中内容在国内比较普遍,与大家分享!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点击贴子标题右侧的“推广有奖”,或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
活动奖励方式(同一个群或微博分享算一次,所有截图均需显示分享目标实际人数(比如Q群,不是看几百人群,而是对话框右侧显示的实际人数;微博要显示粉丝数量),否则默认低档奖励):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凡分享到其他网站(包括校内网等),帖子保留一天以上的,奖励100论坛币。
4.凡分享超过10次的,另外奖励2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20次的,另外奖励5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50次的,奖励1000论坛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