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来中山大学,已整整5年,带了20多个研究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知。网上也有不少讨论此事的博文,所谈内容均可圈可点,也都自有道理。在此,根据我个人多次参加研究生的面试与复试以及带研究的经历,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1)考研成绩只能部分说明学生的能力。成绩是重要参考指标,但并非唯一标准。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中是非常关键的。我也碰到研究生考试第一名,但在日常做事与科研当中比较差的;也碰到成绩一般,但是科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悟性与勤奋程度都很强的。面试时,主要还是看对方的反应能力,主动性与能动性。如果是面试的硕士研究生,看以前学的课目,尤其是那些花精力比较多,相对比较难的课目,这些课目如果考的好,基本上也就问题不大。另外,一般来讲,农村来的学生,往往在吃苦上要强于大城市来的学生,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面试的博士,最好是电话联系一下这个学生的硕士生导师,听听这个学生的硕士生导师的一些看法,往往比较有用。另外,就是看这个学生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数量与质量。询问这个学生在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承担了哪些工作。
(2)985与211高校,真的说明不了什么。我带的研究生中有来自所谓的差学校的,也有来自所谓985,211高校的学生,真的是很难说,哪种高校来的学生更好。个体差异非常大。但总体来讲,好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如果再肯干,比较容易带出来;差一点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如果肯干,也可以带出来,但是,带的过程相对比较艰辛一些。如果学生不认真,相对较懒,或者积极性不高,不论是什么高校出来的,都一样干不好。所以,学生的勤奋于否,对于是否能成功带出这个学生,是非常关键的。
招研究生与带研究生,是一种带有“偶然性”、“缘份”以及“运气”成份的工作,不要看共性,一定是要看个体差异的。如果碰到天资好的、勤奋的学生,说明你是幸运的,那就认真的对待这个学生,将这个学生尽可能带出来;如果碰到差的,相对较懒的学生,或者只会考试的学生,那就只能是认了,能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尽心尽力,就OK了。我对学生的的区分不是根据家庭背景,毕业高校的知名度等,而是是否认真对待读研,是否勤奋,努力,且有一定悟性。其他的,都不重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每个人都适合读研!!
——本文转自张强老师博客,与大家分享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点击贴子标题右侧的“推广有奖”,或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
活动奖励方式(同一个群或微博分享算一次,所有截图均需显示分享目标实际人数(比如Q群,不是看几百人群,而是对话框右侧显示的实际人数;微博要显示粉丝数量),否则默认低档奖励):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凡分享到其他网站(包括校内网等),帖子保留一天以上的,奖励100论坛币。
4.凡分享超过10次的,另外奖励2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20次的,另外奖励5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50次的,奖励1000论坛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