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对话总理——敲开产业升级之门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他就任总理以来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的第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席间,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发言,这位集淘宝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创始人于一身的商业王者的发言,得到了李克强坚定温暖的回应。
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这是李克强对于淘宝网开创性的将11月11日这一民间戏称的光棍节变身为实际意义上的中国消费者日给出的赞许。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
马云的商业帝国改变了什么?这是马云与李克强对话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说起中国互联网的变迁,除了马云之外必须要谈及另外一个人——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
马化腾和马云诠释了中国互联网乃至于中国经济的两个时代特征。前者告诉我们只要会抄就能赚钱。腾讯的无数产品就是建立在其他非一线网站的创新之上,创意的借鉴乃至于毫不遮掩的抄袭,成就了庞大然而却备受诟病的腾讯帝国。
腾讯成为了难以撼动的互联网王者,然而与其王者地位同时被锁死的还有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力量。至少可以看出,在08年社交网络爆炸式增长和覆灭之后,中国的网络创新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
与腾讯的模式相同,中国经济的发展常常也被冠之以山寨模式。无论是低端制造业出口,还是人力工厂,创新血液的缺失导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轻而易举,成为世界最强却难于登天。这同样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留给现阶段中国发展的一个难题。
眼下的中国与腾讯的模式别无二致。庞大,难以战胜,却举步维艰。
然而此时马云与其代表的互联网势力的兴起,带来的又是另一股新生的力量。从淘宝、到支付宝、到菜鸟物流、到余额宝,马云的商业帝国诠释着新时代商业的理念——创新同样可以带来超额的收益。
而这种进步的力量,恰恰是中国制造业看,乃至于整个经济所缺少的。
实际上,李克强与马云的对话,与其说是赞许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毋宁说是肯定了马云帝国所带来的企业理念的变革——一场由创新引导的企业变革。正在从互联网吹向制造业,吹响整个实体经济。
未来中国想要真正的实现经济转型和二次崛起,一批新生的力量势必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中国需要扶持一批自己的高新产业,以获得新的产业链制高点——事实上,这种需求我们同样可以从前段时间的“高铁外交”中寻得端倪。
马云帝国、高铁经济,这一批代表着新兴产业的龙头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掀起巨大的浪潮,对此,我们大可以拭目以待。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