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李稻葵表示,7%是中国
经济增长的底线,如果低于7%,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他在4月18日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庆典上称,中国保底线、稳增长的理由其实并不主要是促进就业,而是不希望随着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致使金融领域的风险和问题集中暴露。
他认为,中国经济现在产生就业的能力较之前增强不少,具体表现就是当前蓝领工人短缺。同时,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已经超过50%,就业不是大问题。而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则是结构性问题,这将长期存在,跟增长速度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在李稻葵看来,金融领域的风险,尤其是地方ZF债务的问题才是主要矛盾。地方ZF债务的问题涉及面广,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滑,个别地方ZF的土地出售收入明显下降,将带来地方ZF的流动性风险,违约事件可能将爆发,从而带来危机。
“地方ZF债务是有问题的,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很多地方ZF直接和间接的贷款就会成为不良资产。”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化解这些风险。政策制定者应该开始制定步骤来处理地方ZF的问题,“中国是需要违约的,这是唯一可以解决处理应对金融领域毒素的方法。”
他表示,对于违约事件,很多地方ZF都想规避,因为他们并不想揭露自身的坏事情。中央应该减少地方ZF的这种压力,允许他们违约。
同时,李稻葵也认为,平稳地推动金融改革,也要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由于中国经济当前已经充分杠杆化,债务较以前增加很多,如果允许经济大幅下滑,金融改革就将面临多大的困难。
他建议,当前的政策更应该让私营部门的投资更加自由化,私营企业都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利润来实现投资,这样杠杆既不会增加,GDP也可以增长。中国经济体较大,可以有很多产业让私营部门投资,如此可以缓解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