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寻真》
第16章 有关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实验-3
(第16章共分为4部分上传)
(第25~29章的哲学内容已在论坛第二区中的哲学版块上传,请前往阅读和评论)
16.5 大自然自身的实验可以证明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存在
至此已经知道无法用人工实验证明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存在了,但我们却可以用大自然自己的实验个例来证明这个大原理的存在。
彩图16.5-1和彩图16.5-2,是用1951~2003年共53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出来的,可以分别代表北太平洋的冬、夏海温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见到,在北纬25度到南纬10度(笔者只有图中范围的资料)的太平洋很大范围的海域内,各海区(每区用20个点的资料进行统计)的海水温度全年都保持在23~29℃。再从表16.5-1和表16.5-2又可更明显见到,每一个固定海区冬夏之间都只有2、3℃的变化。但是,极圈内的海水肯定是0~4℃。这就说明了地球的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海水温差全年都很大。海水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南北的海水交换非常强烈,看一下海流图就可以知道整个大洋的水都在转动着(彩图20.7就是大西洋的部分海流图)。强大的海洋暖流和寒流不停地将全球大海洋搅拌着,就像是有一个水瓢在大锅里搅动一样,为什么永远搅动不匀,为什么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海水无论冬天或夏天都温差总是那么大呢?难道太阳影响真的威力那么大吗?我们稍做分析就会知道并不是的。
表16.5-1:北半球10~25°N之间5个海区的2月、8月海温比较
海区代符号
| A
| B
| C
| D
| E
| 平均
|
2月
| 25.6
| 25.8
| 25.2
| 24.2
| 23.1
| 24.8
|
8月
| 29.2
| 29.0
| 27.9
| 26.4
| 25.7
| 27.6
|
2、8月温差值
| -3.6
| -3.2
| -2.7
| -2.2
| -2.6
| -2.8
|
表16.5-2:赤道附近5°N~10°S 4个海区的2月、8月海温比较
海区代符号
| F
| G
| H
| I
| 平均
|
2月
| 28.3
| 27.3
| 26.3
| 26.3
| 27.1
|
8月
| 28.5
| 27.2
| 25.4
| 23.6
| 26.2
|
2、8月温差值
| -0.2
| 0.1
| 0.9
| 2.7
| 0.9
|
太阳光这种短波辐射是无法直接加热空气的,它只能晒到海洋上先加热海水,然后才由温暖了的海水向空气发出长波辐射,或者通过海面直接向空气传递热量,这样才能加热大气。这就是说,大气一般不可能给海洋以热量,反过来却不论白天黑夜都从海洋带走热量。虽然海水在白天可以从太阳得到热量,但也只有晴天的中午时段比较强烈。到了夜里,海水不仅得不到太阳的热量补给,还会主动通过向外逆辐射将大量的热能直接返送回了太空。所以,在夏天和好天气情况下,海水净收入的太阳能就已经不多,遇到阴天、雨天、冬天,海水就只是净消耗大量热能而已。这样一来,尽管太阳光主要直射在赤道附近,但太阳那种供少停多的热量供给方式对于赤道附近的海水来说还是入不敷出的,又怎么能维持住那几千米乃至上万米深度的水柱温度不会马上被强大的海流带走了呢?可以肯定地说,赤道带绝不可能指望依靠太阳热力来保持住全年都在23~29℃的海水温度,而且上述任何一个海区冬夏之间都还只有2、3℃的温度差异。
在与上述A、B、C、D、E这5个副热带海区纬度相近似的,广东或海南陆地夏天里的一个晴天(且不说雨天),露天游泳池里的水温到了傍晚虽然可以升高到30℃左右,但过了一夜之后到了第二天早晨,池水温度可能就是25℃以下了。这正是由于在夜间,池水和空气都向太空强烈辐射走了热能所造成的。至于冬天,这些纬度的露天游泳池的水温,不论白天黑夜就都绝对不可能在20℃以上了。露天游泳池里是静止的水,热量并没有被水流带走,况且不能在夏天里一个晴天的日夜之间保持住水温在5℃以内变化,难道相同纬度的低纬度海水,就不仅能应付时刻不停滔滔滚滚的洋流向两极送走热量,还能只依靠太阳热力就保住白天黑夜温度基本不变,冬夏之间也只有2、3℃的温度差异,而且全年都维持高达23~29℃的海水温度吗?答案是绝对否定的。
既然如此,副热带海水的真正热源究竟在哪里呢?从第13~15章所述可知,太平洋和大西洋盆底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煮热水的真正金属大锅,而沿着整个赤道带附近的锅底下又永远“炉火通红”(即地心附近的热能不断从低纬度上传给洋底金属地壳),这一点我们过去并没有想到,而这正是揭开海水温度秘密的关键。如果没有地热供给的话,相信太平洋低纬度夏天里的海水温度,在经过几天阴雨之后也会降到20℃以下,就别说到了冬天还保持住23~29℃的高温了。
本来,陆地上也有个受地下熔液环流影响而造成低纬度冬天、夏天都高温的问题,但地壳主岩石层之上面的这一层陆地表层,原来就是液态地球上面的轻浮物(见14.2),隔热性强,地壳主岩石层下面的热量很难传到地面上来。也因如此,陆地表面就成为了太阳热能这个外来能源的敏感反映面,白天热,夜晚冷,夏天热,冬天冷。人类住在地面上,当然就很容易只感受到太阳能量影响的巨大,却没想到海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地热很难传到地面上来,但地热却是形成温泉的最重要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已知的温泉点约2400多处,台湾、广东、福建、云南、西藏等地的温泉较多,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温泉400多处。”这些较多温泉的省份都处在较低纬度地带。再从温泉的水温来看,70℃以上的温泉绝大多数也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如广东台山温泉水温高达80℃;海南岛的蓝洋温泉有自然泉眼十几个,平均水温78.4℃;云南下尖温泉水温76.8℃。
印度尼西亚在纬度0°附近,又处于喷走了月球的太平洋这个大火盆旁边,所以“印尼是一个火山之国,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00多座。印尼的地热资源约占全球总量的40%”(见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25日A19版“印尼靠火山吃火山开发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