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反思的很彻底,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您的部分观点过于偏激。
“青年教师素质问题”
德国教师会多语言那是他们所处环境的需要,欧洲国家经济发达,交流频繁;不过国内部分初高中教师素质很值得提高,一个是教师资格的把关问题,另一个是教师这个职位所处社会地位问题;
"学生负担问题"
如果“一考定终生“(鲤鱼跃龙门)观念存在,学生难逃此“劫“;
"复读问题"
很赞同LZ让学生自己选择的观点,但对于几千年处于农业社会的国内来说,家庭父母的观点往往起了决定性作用;
"学制接轨问题"
“符合国内国情“在LZ文章中像颗流星一闪而过,思想观念甚至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肯定是密切相关的,搞好当地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能产生良好的循环,否则就是恶性循环;
"精英和平民化"
曾有人建议农村孩子不要考大学或不鼓励,翻翻目前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所谓成功人士,多少出生不是农村,深圳三十多年年前,香港百年前不也是小渔村吗!怎能因为对部分大专院校不满而波及整体。不上学的十七八岁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LZ是如何安排的?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地位的确定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关系的,如今经济进步了为何又要退步到从前?举个不十分恰当的例子,大学生种地和高中文化程度农民种地谁的产值高?谁的管理经验丰富?谁会去国外考察学习更先进的农业技术?谁会思考未来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