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5940 64
2014-05-11
院长徐信忠上台伊始形式地与教师见面以征求教师对学院发展的看法,我当时的告诫是,学术改革不要太功利。他急问,什么叫功利?我回答,学术发展最为根本的是学术精神和学术风气,而不是追求一些形式指标。但他随后推行的政策却表明,他比以往各任都更为功利。毕竟前任院长曾多次在其他教师会议中说,岭院需要朱富强这样的人。因而,当时(2年半前了)就写了对他政策的评述,这里贴出来。



致岭南学院新任院长徐信忠的第一封公开信



徐院长:

您来岭南学院已经大半年了,尽管除了在院长任命会议、全院教职工学期总结大会以及第二学期初象征性地与教师交谈的15分钟外,即使与您住校园同一栋楼的我似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您。据说,您拿着数十倍于其他教师的高薪,但试问,您有多少时间呆在了学院呢?学院有多少同仁平时见到过您几次?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您来学院大半年中仅有的几次大会发言以及所主导的学院制度之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体现了您的言和行了;而面对您的言与行,我不得不起来有话要说,因为这与我所持守的学术理念有多么大的差距呀!事实上,我有足够的理由担心,您的所作所为将会使得,岭院的学风将越来越功利,岭南的学术将越来越狭隘,岭南的精神将越来越缺乏宽容,岭南一家亲将日益离心离德。正因如此,作为以学术为志业、为生命的我,目前心情是多么的沉重。

1.您甫进院就急切地宣布您的学术重点发展规划,宣称任何阶段都只能集中资源搞好某些重要领域。这不知是源于您对基本常识的无知,还是源于您根底上的功利主义。试问:学术果真可以通过重点规划而获得发展吗?要知道这是自休谟、穆勒等以来就被西方主要思想所否定的呀!事实上,思想自由是全部自由的关键和根本,自由思想和交流是学术发展的前提;您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难道一点都没有受到过这种自由思想的熏陶吗?还是您根本就一点不关心,因为您本身就是功利主义的,去国外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并按照主流范式发表一些文章以获得敲门砖,而这些则成为您回国后随心所欲的资本了呢?同时,您对学院学术发展所作的重点规划内容又是什么呢?不是将大量精力投放在所谓的应用经济学以及产业化项目的发展上,就是激励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经济学季刊》等所谓一类主流刊物上发表文章。但试问:这些果真能够成为一个一流经济学院的发展基础吗?还是源于您自以为是、盲从主流的狭隘视界呢?

2.您之所以热衷于那些产业化项目,就在于您的宣称,在国外呆这么多年从来就不知道硕士生还有学术性或理论性的。这又不知是源于您出身MBA的背景,还是源于您对理论的无知。试问:现代经济学果真如此可“应用”、可“操作”吗?能否告诉大家哪一条经济学理论可以具体应用的?事实上,理工科一般性原理在我们所接触的范围内是可应用的,因而理工科所教授的确实能够提高受教育者有关生产创造的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但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科迄今却还没有发现不言自明的正确理论,无法直接提高受教育者有关生产创造的技能,无法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相反,经济学等教给学生的主要是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社会科学训练的人比一般人可以更为系统而全面地审视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为一些表象所遮蔽。这种思维的形成有这样两点特点,一是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而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二是需要长期的内省和思辨反思,而不能局限于主流学说的单一思潮。知识结构的夯实和思维的驯良本身就是理论性的,理论本身就不等同于现代经济学论文上的数理建模。如果您因为自己的MBA出身就宣称经济学教育是应用性的,这不是坐井观天吗?

3.您之所以只关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经济学季刊》上发表文章,在与您认为,只有这些杂志才得到公认。这又不知是出于您工科背景的偏见,还是承袭您原来单位的偏见。试问: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交叉性学科等流域的文章如何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呢?事实上,这些所谓一流刊物上的文章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新古典范式的,并主要是对新古典理论的证实;二是数量范式的,并主要使用理性模型和计量模型等数学工具。问题是,经济学理论本身就是要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呀!显然,否定和批判的理论探索需要多元化的思维,而一元化思维智慧产生一个欺骗和守旧的理论,只会导致一个单向度的状态。尤其是,这种单向度状态往往是由意识形态所维持的,表现为学说、思维和理论都被冠以“主义”和“范式”而得到推崇,从而也就限制了思想的发展。事实上,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本身有两大路向:一是走专业化道路,集中于非常狭窄的领域进行论证和建模;二是走综合化道路,契合其他临近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对现有经济理论范式进行反思。尽管由于功利主义学风和主流化倾向,绝大多数经济学子都选择了第一条道路,但第二条道路往往对学科发展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就是整体性的。

4.您认为如果走综合化研究道路,就必须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才能获得教授职称。这不知是出于您的学术偏执,还是故意刁难。试问:有多少学者能够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章呢?事实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经济学文章一年总共只有15篇左右,而且主要是约稿的;即使现在的投稿开始增多,但全国各高校那么多学者都在努力利用各种关系以期在该刊物发文章。当然,每个学者也会将自己最好的文章的投给《中国社会科学》,从而保证了《中国社会科学》上文章的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好的文章就一定可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因为文章水平的优劣本身就很难直接衡量。而您竟然要求老师可以什么文章也不要写,花几年努力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一篇文章,3年不成就花5年。这是真正的学术态度和精神吗?事实上,学问本身是“为己之学”,应该基于自己的兴趣展开,只有自己的学术真正提高了,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才是水到渠成或无意插柳之事;相反,如果整日揣摩特定刊物的偏好而挖空心思地想在发表,这不仅是对思想和学术的严重禁锢,而且也会是适得其反的效果,限制思维吗?使得学者疲于奔命而一事无成,杂志的偏好在经常改变呀!不幸的是,现在的规定却越来越迫使教师投入到八股文的科举中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1 09:41:30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1 09:43:31
5.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新华文摘》等在一流经济院校都得不到公认,其文章都不能作为教授聘任的成果。这不知是源于您的有色眼镜还是自我中心主义。试问:您所列举的那些一流经济院校如北大、清华、人大、南开、复旦、南大、厦大等都非要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或《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才拥有获俜教授的资格吗?事实上,尽管大多数经济院校确实都将《经济研究》和列入一类,但它们的教授聘任也并非一定要这几个刊物的文章呀,相反,每个学院都根据自身情况有很多其他刊物,只要在这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就都得到认可呀。尤其是,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专业都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列为重要刊物,几乎所有高校都将《新华文摘》列为重要刊物,不是一类就是二类。例如,在人民大学,《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一起被列为两个一类刊物,而《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和《经济研究》等列为二类刊物。再如,拿您所在的北大为例,学校统一要求的职称聘任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新华文摘》都视为重要刊物。当然,也许您的要求是承袭了您原先单位——光华管理学院的不成文规定,但问题是,你们那儿并没有理论经济学而只要应用经济学呀,几乎引进的所有海归都只是从事计量经济分析,几乎都只是在《经济研究》等发表文章,从而您就将这种现象当做合理的甚至是惟一的了。那么,试问:究竟谁在诉诸于UNICORN呀!

6.你将《中国社会科学》之外的所有综合性刊物都列入得不到经济学院公认的,发再多的文章都是无用的。这不知是处于您的狂傲还是无知。事实上,无论是个主要地区社会科学院或社联办的刊物如《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还是各主要高校办的校报如《人大学报》、《北大学报》、《复旦学报》、《厦大学报》、《武大学报》、《南大学报》、《中大学报》,抑或是一些主要单位办的刊物如《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与研究》等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树立了有影响的学术品牌,而且学校也把他们都列为二类刊物,是教授聘任的重要条件。但是,您为何能够如此熟视无睹而不屑一顾呢?难道就是因为这些刊物包含了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其文章相对比较偏向综合性和反思性,而不是只看是否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

7.您极力模仿北大光华学院,不仅在学术评价上使用光华只重主流专业刊物的标准,而且在学科发展上注重管理学科和应用经济学科而弃理论经济学,尤其是具有人文交叉的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等专业。问题是,在北大,光华管理学科可以只注重管理和应用经济学,因为它毕竟有经济学院,而且,北大ZF管理学院也有政治经济学系;但是,在岭南学院却不能如此,否则中山大学就有了两个管理学院,而没有任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了。很明显,国内任何综合性大学都有经济学院和理论经济学系,也几乎都有政治经济学专业。事实上,岭南学院本来就是经济学院,甚至是从经济系发展而言的;同时,岭南学院不仅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而且还在努力建设成理论经济学一级重点学科。但是,理论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学科,但目前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却将西方经济学以外的其他三大领域全部排除掉了,甚至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也几乎只剩下从事计量经济学的,而计量经济学本质上不是理论经济学范畴。那么,试问:中山大学还需要理论经济学吗?岭南学院的理论经济学还需要有人从事经济思想史、公共选择经济学、比较制度经济学、法和经济学、伦理经济学、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吗?

8.您对自己的学术主张如此坚持,很大程度上源于您认为它是国际上的标准。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在英国,除了牛津、剑桥和伦敦政经还保持一点自由的传统外,而您就读MBA和博士的莱卡斯特以及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等都在努力吸引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以搞创收,而吸引国际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排名,因而拼命鼓励在所谓5大刊物上发表,只要发表1篇马上就可以获得晋升。问题是,这种现象并非就是合理的。事实上,目前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也就是以英国为大本营,包括曾在我那个学院呆过的布劳格,伯明翰大学的劳德维尔、剑桥大学的劳森,目前从剑桥大学到赫德福特郡大学的霍奇逊,以及非常活跃的巴克豪斯、沃特金斯、玛斯特曼、布朗和亨德森等等。他们的学术影响都非常大,因为他们有思想。但您把他们的研究都视为UNICORN,难道不正映衬出您的短视和浅薄吗?而且,即使您真要照搬您在英国看到的学术制度,英国大学的职称聘任也主要是看学科和专业的呀!

上面提出了我的几个困惑,还希望整日忙忙碌碌的院长大人能够有所反思。事实上,从您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博士论文的写作、文论的发表以及回国后从事MBA的实务教学和教育行政的几十年内,有多少时间对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经济学的研究目的进行深思了呢?您认为目前的所谓经济学教育改革果真有您想象的那种价值吗?据我所知,远不止我一人对您的所作所为深感困惑和忧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真正的学术进步、为了学院的长期发展,还是让我们躬身内省吧!



2011.12.24
http://xueshuzhongren.blog.sohu.com/30288473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1 09:45:01
学术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1 09:54:43
他比以往各任都更为功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1 09:55:42
顶一个,不能太功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