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537 5
2014-05-11

      导言:经济学,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为什么还不能解决供需?

   

“护士去哪了?”这是病房里经常被问及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床护比”至今难以达标。

    记者调查发现,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共同造成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而重“医”轻“护”、伤医伤护事件频发、护校生源减少,则加剧了这一趋势。

    36年难以达标的“床护比”

    26岁的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高莉,4月份值了15个夜班。而去年一年,她共值了118个夜班,这意味着她全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夜班。尽管如此,医院在收治最高峰时,护理人手依然非常紧缺,全院普通病房1500余张床位配备了不到500名护士,比例远未达到1:0.4。

    事实上,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出台《护士条例》,再次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标准确立下来。36年过去了,三级医院普通病房床位与护士1:0.4的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

    江西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孙庆宁曾多次参与对江西省各级医院“床护比”的调查。她告诉记者,目前,江西各大医院普通病房的实际“床护比”普遍难以达标。“如果按编制床位核算勉强可以达标,但算上加床后就难以达标了。”据统计,江西省儿童医院的编制床位为1200余张,而医院连续5周的日平均实际住院病人超过1700余人次。

    “当护士疲于应付不断增加的患者时,就没时间和精力做进一步沟通交流,患者就会认为护士服务态度不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霞告诉记者,人手紧缺导致护士必须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而加剧医患关系紧张。

    已经向医院递交了辞职报告,准备在6月1日离开干了10年的护理岗位的小静(化名)告诉记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执业环境进一步恶化,让她下决心辞职从事保险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告诉记者,与以往多在行业内部“跳槽”不同,如今各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护士离开护理行业的苗头和趋势。

    重“医”轻“护”导致护士队伍人才紧张

    2005年以前,江西省肿瘤医院每年只需新招不到20个护理人员。而近5年来,医院每年都要招近100人,但仍然“不够用”,还常常面临招不到人的窘境。

    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毛美琪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疾病多发,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今非昔比。与此同时,医保筹资标准逐年提高,让群众就医需求被大量释放,三级医院“一床难求”愈演愈烈。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情况,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缺。有限的护理资源,难以满足当前人们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

    据统计,2002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为21.45亿人次,2013年这一数字激增为73亿人次。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85人,仍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千人口2名护士的标准。

    “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护士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从成本控制上医院并不愿意增加更多的护士。”江西省某三甲医院护理部门负责人认为,护理人员紧缺还与医院长期以来的重“医”轻“护”有关。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医院压缩护士数量和待遇。

    执业环境的恶化以及高考生源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队伍后继乏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和就业的副院长程瑞峰告诉记者,伤医、伤护事件频发,已经影响了学生和家长报考护理专业的积极性。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曾经被江西省考试院誉为高职中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高居同类学校前列。但近年来因为生源锐减,考生基本达到分数线就可被录取。

    全社会要形成良性护士职业认同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和患者相处的时间最长,在缓解医患矛盾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毛美琪认为,要稳住这支队伍首先必须要加大投入,在达到1:0.4的“床护比”配备标准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熊晓云认为,既要保证基本床护比配达标,同时还需改变当前重“医”轻“护”状况,给予护士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据介绍,这家医院从2011年起实行医生负责治疗、护士管理医院床位资源的分工机制,护理部可利用自身优势在全院跨科室统一调配床位,打破以往科室固定床位的限制。“既避免科室‘旱涝不均’带来的床位紧缺或闲置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绩效,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熊晓云说。

    胡梅英则认为,分级诊疗难以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医院护士人手紧张的现状。通过制定不同报销比例、量化指标或限制转诊,并非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最有效办法。政府应致力于加强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让群众自愿选择到基层医院就诊,使医疗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2 09:27:14
Actually, we are not standing alone.
It is a global issue now.

The Gap will be pretty big in the future, actually will become bigger and bigger.
The throughput of talent pipeline is limited, the social incentive mechanism is also short of power.

How to cope with it?
Take care of yourself please, you are the captain of your health, your fate and your destiny.
Good luck old schoo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2 09:29:33
除了公务员,那个职业得到了认同和尊重?哦,不,是崇拜和敬畏!
个人是当老师的,最看不起人的家长,最有架子的,都是公务员。
护士,医生,教师,没钱没权的,尤其是没有权利的,没哪个会得到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2 10:41:10
国家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很多个岗位都是空缺,但是工资却照发,都入了某些人的腰包,而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服务,说白了就是有些人钻国家的空子,拿着人民的钱却又不做该做的事,也造成了那些辛勤工作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希望制度能再完善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2 13:19:19
社会上护士的地位与现实中护士的待遇,使得很多人对护士这个专业态度比较冷淡。有比较现实,看权利说话的,看钱说话,护士一向在人们心目中不如医生,工资又不高,就算患者送红包,也给医生大头,其他人很少。关键在于扭转社会观念,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待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3 21:38:46
李攀 发表于 2014-5-11 22:53
导言:经济学,市场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为什么还不能解决供需?     “护士去哪了?”这是病房里经常 ...
对于医院打不到标准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率现象,我想应该是能够让大家理解的。国家各项事业都在改革和发展,当然,医疗机构也是一样,也同样在进行这改革。但是却不是那么的理想。对于这样的机构,国家的宏观调控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国家的政策也只能倡导,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医疗机构中去。  除此之外,这也关系到个人的就业观念问题,现在的人,生活在发质文化高度发达的年代,都在寻找安逸的工作,也就是自己认为的铁饭碗,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轻松自在,却不考虑到国家的相关职业的需要。这可能是价值观的导向吧。如果国家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是一方面,从根本上说,还得引导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这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