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552 11
2014-05-14

导读: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科研基础及基本功之重要性,对于任何专业都是一样的。每个专业都有最基础最亘古不变最重要的那些东西,我们称之为“宗”,万变不离其宗,因此通过持续努力的学习积累,把专业基本扎打扎实,再加上时间的投入发挥的作用,自然有厚积薄发的一天。下文是来自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导王孝养先生的教学博文,谈的是博士毕业后不要过早自立门户的事情,虽然文中的举例来自其他专业,但文中的很多道理对于经管专业也是适用的,不妨一看。



          现在国内有种倾向,认为寒窗苦读2122载获得博士学位后就该出人头地,成为真正的科学家或专家了。国内的职称评定体系,又给这一想法推波助澜。在国内许多单位都规定,博士毕业两年后即有资格晋升副高职称。副高在国内算专家。专家就应该理所当然的有自己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研究生。

         就整个人群来比,中国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1%),从这个角度讲,博士在中国还是皎皎者,而且比普通老百姓掌握了更多的科研技能。但是如果把博士放到整个学术界来比,刚毕业的博士仅是一名科研的入门者。在基础研究领域,许多博士毕业后,包括欧美的博士,刚毕业时多数都不具备独立的高水平科研能力。当然在应用研究领域,由于技术或产品的研究不需要很复杂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开发一些单一的产品,只要有好的想法,不断地试验就有可能成功,甚至没有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年轻人,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个时候早些独立,在热情很高而且精力特别充沛的时候可加速成功的进程。

        在这里主要是探讨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博士毕业后过早自立门户独立科研是好还是坏。(插一个说:这里的道理对于经管专也是适用的)

怎么才算具备有独立高水平科研能力

        在不需要太多主要帮助下,能独立找到新课题,并能独立设计和完成课题,以及有较高的独立完成论文写作的水平。

       对于基础研究,其成果主要以论文发表来体现,要想做独立的课题负责人(PI),我觉得至少能在专业领域最好的杂志(如肿瘤专业的Cancer Research, 病理专业的AJP, 化学专业的JACS等)上发表3篇以上第一作者的论文。要达到这一要求,据我的观察,即使是欧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毕业1-2年的博士都很难做到,在国内多数博士毕业更难达到。

         科研其实是一个团队的工作,看一下近十几年来的高水平的论文就知道,论文署名的人越来越多,这说明一篇好的论文发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作为PI,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过早自立门户独立科研的坏处

        1) 对自己,可能只会做低水平的科研,发低档次的论文。做一个好的科学家其实需要很扎实的功底,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如果在尚未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之前,就独立的从事科研,带研究生和领导一个课题组,有可能一直在低水平科研上徘徊,发表论文的档次也上不去。也就是说刚毕业的博士有“勇”,但并不一定有“谋”。据我的观察,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没有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人,做PI后也难发高水平的论文。

        2) 对国家,浪费国家的许多科研资源。对于一个尚未达到从事独立科研的博士做PI,可以想象,即使有国家科研经费的支助,有可能只产生一系列低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是对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对学术界,会影响推动科技进步的进程,产生过多学术垃圾。尚未有足够能力的人做研究,会产生一大堆的垃圾论文,甚至造假论文,不仅不能促进科学进步,有可能还阻碍科技进步,污染学术环境。

如何让自己能尽快地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

        1) 自己刻意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刻苦努力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科研时不要有太强的依赖性,要刻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完成课题和论文写作的能力。尤其是在有些实验室,课题是导师设计的,论文也是导师写的,学生只是完成实验。碰到这样的导师,一定要经常跟导师讨论课题设计,写论文时争取第一稿自己完成,然后与导师一起修改完稿。

        2) 博士生期间找一个高水平的导师非常重要。找导师时,首先要看看该导师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是否能有高水平的论文,如果有,表明该导师可能很聪明能干或他有一个水平高的好导师;再看看他在有独立课题组后是否能发若干高水平的好论文,如果有,表明他确实是科研能力高的导师。在这样的导师指导下,你的科研起点可能会较高,会加速培养你独立的科研能力的速度。

       3) 在高水平的实验室从事2-5年的博士后研究不可少。单有博士生期间的科研训练是不够的。大家可以查一下近十几年学术界的大牛人物,或诺贝尔奖的获者,极少有人没做过博士后的。有人错误地认为博士后是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干的活,实际上,在科研水平高的发达国家要想在学术界混,没有博士后的经历几乎连门都没有。由于国内多数博导并没有达到美国助理教授的科研水平,“土”博士最好能到英语国家的高水平实验室做25年的博士后,不仅可提高英文水平、科研水平,还能见识不同的科研管理体制,也是自己最后一个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可弥补过去科研训练的不足,对自己将终生受益。至于做2年还是5年,要根据专业课题而定,最好能发表1-2篇第一作者的高水平论文。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对于刚毕业1-2年的博士来说,不排除极少数天才博士能有很强科研能力外,但绝大多数都还没有真正完全踏入高水平科研之门,单靠自己是很难提高科研能力的。在科研修行尚未到家之前就独立科研不仅害己害人,也浪费科研资源。建议博士毕业后别一门心思想自立门户,应把重点放在注重练科研功底。要想做好科研,博士后这一步不能省。

注:选编自王孝养先生的文章,有一定修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4 09:47:33
chenyi112982 发表于 2014-5-14 09:39
导读: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科研基础及基本功之重要性,对于任何专业都是一样的。每 ...
科研或许是小团队的事情,不见得大团队就好。当年的中国大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就因为找不到主要负责人,申请不了诺贝尔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4 09:48:51
十分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4 10:00:04
chenyi112982 发表于 2014-5-14 09:39
导读: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科研基础及基本功之重要性,对于任何专业都是一样的。每 ...
说的很在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天才。就只能稳扎稳打的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4 14:13:41
这个观点带有严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试想刚毕业的博士,新到一个地方,任何资源都没有或者很少,和谁合作?谁愿意与你合作?怎么合作?等等问题都是很现实的,再说同行在我国更多的是竞争者,如果按照该专家的观点去做,估计很快就被淘汰,新人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几个漂亮的动作,估计很快就被认为平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4 14:40:31
私以为,根本就不是好事,而不是不见得,搞研究,没有系统的积累是不行的,除非,,,,真的是天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