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旬牙、骏马、狮子,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也经由这一路线传往西方。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不但大大增进了中西各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大大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以后,西方商人和旅行家改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已有衰落的趋势。然而,海路并没有完全取代陆路。事实上,直到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陆上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只是由于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丝路时盛时衰,路线也经常变迁。
到了13世纪,元朝的建立使一度衰落的丝绸之路再次兴盛起来。但是,这条完全依靠骆驼、马和驴作为主要运载工具的交通线,无论如何也难以和日益发展起来的海上交通相抗衡。随着15、16世纪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丰功伟绩的丝绸之路,终于变成了象征着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东段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奉天(今陕西乾县)→邠州(治新平,陕西彬县)→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平凉弹筝峡,转而向北,经原州(治平高县,今宁夏固原)至石门关,由此向西,经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自乌兰关渡黄河,西北行至凉州姑臧,与南道合,至甘州→肃州→瓜州→敦煌,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长安→咸阳→扶风府(今陕西凤翔)→陇州汧源县(今陕西陇县)→陇山,转而沿陇山西南行,经清水至秦州(治上邽县,今甘肃天水)西行,经伏羌县(今甘肃甘谷)→渭州襄武县(今甘肃陇西)→渭源县→临州(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转而北上至兰州(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由庄浪河北上,经广武县(今甘肃永登)→凉州昌松县(今甘肃古浪),至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与北道合,西行经删丹(今甘肃山丹)→甘州(治张掖县,今甘肃张掖)→肃州(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等地至敦煌。,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ZF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从兰州或临州西行,经河州(治枹罕,今甘肃临夏)→鄯州(治湟水,今青海乐都)→鄯城(今青海西宁市),转而西北行,渡大通河,越大雪山(祁连山),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至删丹县,与北道合,至甘州→肃州→瓜州→敦煌。青海道还有两条支线,或自鄯城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口至敦煌,或自鄯城过赤岭(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至吐谷浑国故都伏俟城,沿柴达木盆地南缘,经都兰、格尔木,西出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与裴矩所载南道合。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中段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塔实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到达阿富汗北部。阳关若羌(鄯善)且末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和田(于阗)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拔换城)、巴楚(俱始德城)、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玉门关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焉耆(尉犁)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再到费尔干纳盆地和巴克特里亚地区。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伊宁(伊犁)碎叶
西段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其他此外还有,还有主要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