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389 0
2014-05-17

第二章   利率理论

利率及利率体系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利率与回报率: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回报率。对于任何证券而言,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决定。投资是对货币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货币的供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不是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因此,这种利率理论也称为实际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它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以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利率变动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以流量分析为线索。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S)和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总投资(I)和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H);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即I+△H=S+△M。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需求Md可表示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即Md=M(Y,i) 。货币供给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货币供给MS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MS =KY+L(i),货币供求平衡时Md= MS 。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数量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所决定。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会下降,但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到某一临界点时,便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应如何增加,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意愿储蓄)。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与古典利率理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凯恩斯把利率看作纯粹的货币现象,利率的决定与实际变量无关,是一种纯货币利率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