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19 2
2014-05-18

       本文来源:价值中国网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典型的“大而不稳”,蕴含着非常大的风险。从结构、风险的角度看清楚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不仅必要,而且有利于清晰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向、清晰中国金融体系的总体稳定程度、清晰中国财政体系的潜在风险。

      

       过去10年,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总背景下,中国企业界、金融界基本不持有美元资产。比如即便是得到了汇金公司的美元资本金注资,但几家被注资银行最后都陆续将美元结汇换成了人民币。其总的结果是,中国央行承担了中国总体经济的货币错配风险。其表现是,截止到2011年底,央行外汇资产占比高达83%,而美联储几乎无外汇资产。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结构恶化同样严重。货币发行是央行不需要支付成本的负债,但2003年到2011年,央行货币发行占总负债的比例从36.3%下降到了19.8%。存款准备金、央票等大量付息负债的提升,也成为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的原因之一。按照笔者之前的研究测算,2003年到2010年底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支付的利息成本,就达到1.08万亿元人民币。

   

  以上是从结构上认清中国央行世界第一规模资产负债表的三个重要角度。不过,由于人民币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这种扩张是局部性的,不是全球性的。虽然是世界第一,但由于人民币基本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央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货币扩张对全球的影响,不仅达不到第一、达不到所谓52%的比例,甚至可以说还是非常微弱的。

   

  由于不是全球货币,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M2规模的膨胀对全球的影响机制有两个:一是这种扩张通过通胀弱化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人民币实际汇率,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二是在目前人民币汇率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人民币规模的扩张放大了全球需求。

   

  真正对全球货币扩张、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全球基础货币的扩张,而不是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扩张。在基础货币扩张层面,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基础货币扩张。

   

  在2009年3月之后,全球实体经济跌跌撞撞、复苏乏力,但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美国股市和新兴市场股市为代表的全球股票市场,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全球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的新的泡沫式增长,这种全球影响,主要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基础货币扩张所导致的。

   

  在全球金融体系的金字塔格局中,美联储依然处于全球货币扩张的顶端,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国际主要央行处于第二梯队,中国央行等则依然受到被动影响。

   

  换句话说,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体共同承担的。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中国货币规模的扩张,则主要是由中国自身来承担,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是这种承担的主要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9 07:05:59
海外投资赚钱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5 20:02:34
这不是一颗勋章,而是一个炸弹。
因为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大部分是由派生货币构成的。
而派生货币就是由银行信贷产生的,背后对应着的是全社会的债务,是经济杠杆,是负担,是包袱。
融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融资,一种是间接融资,银行信贷属于间接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派生货币,会导致金融,银行系统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是一个致命的金融漏洞。
所以你可以看到世界资产第一,赢利第一的银行股普遍跌破净资产了。
如此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