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413 4
2014-05-21

自救倒计时70天

  中小房企 断臂求生还是跑赢时间

  □本报记者 张敏

  福建房地产老板林伟(化名),最近遇到了从业以来的最大麻烦。他旗下的两个在售项目,陷入销售不畅的困境,两个在建项目,也因为资金紧张而不得不暂时停工。银行的朋友告诉他,贷款额度最快要到8月份才能放开。这意味着,在银行信贷放开之前,林伟要想尽办法熬过70天的时间。

  在江浙闽等地的中小房地产商中,像林伟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虽然身处民间资本发达的区域,但在市场空间不足、融资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跑赢时间,资金仍然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令人沮丧的事实在于,即便林伟真的跑赢了时间,“8月放贷”的承诺也可能只是“画饼”。在楼市区域风险凸现的情况下,房地产业能否从银行贷款中的“黑名单”中抹去,显得疑问重重。如果不能熬过这个关口,许多中小房企将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救命的关口

  回款困难 借贷接力救急

  作为福建本地开发商,林伟旗下的四个项目均在福建。其中,在隶属于福州的长乐市,林伟有两个在售项目,另外两个在建项目则分别位于三明和晋江。

  林伟转型做房地产已有9个年头,在此之前,他在晋江开了一个加工厂,从事衣服布料的研发和加工。2005年,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转做房地产,林伟也顺势投入这个行业。开始几年,林伟做得顺风顺水,但从去年开始,他明显感觉到生意不再那么好做。

  “房子不好卖,有时候降价都卖不出去。”林伟说,前几年的情况则是,拿到地三个月就能办预售,而且能够很快售罄。

  不仅如此,拿地成本也越来越高。随着全国性大型房地产企业进驻福建省三四线城市,本地中小开发商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其获取土地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只能拿到一些位于城市边缘的劣质地块。

  最近,林伟旗下的两个在售项目遇到了销售困境。按照林伟的计划,到今年5月初,这两个项目可以达到80%的去化率,从而为林伟的公司谋得3亿左右的销售回款。但如今,即便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政策,项目去化率仍然不足4成。

  对于一家小型开发商来说,3亿销售回款至关重要。两年前,林伟通过项目抵押,从两家信托公司分别谋得5000万和8000万贷款,今年6月即将到还款期限。同时,林伟还以民间借贷的方式筹得3000万左右资金,用于前期投资。

  事实上,由于两个在售项目销售迟缓,林伟位于三明和晋江的两个在建项目也已停工。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至6月,企业将面临债务违约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事实上,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中小房地产商中,很多都面临类似情况。

  对于林伟来说,这段时间以来只有两个勉强可以称得上的好消息:一是福建省开始松绑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降低限购门槛、下浮贷款利率等,也即网传的“闽十条”实际已在执行之中。二是多个银行朋友告诉林伟,银行贷款额度最快可在8月发放,只要能熬过最后的70天,燃眉之急或可解。

  为什么一定要寄希望于银行贷款?业内人士指出,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占比并非最大,但成本最低。尤其是在房地产业成本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低成本贷款尤其重要。

  银行的顾虑

  预警风险 房企措手不及

  在福建,很多类似的小型房企都获知了“8月关口”的说法。尽管距离8月尚有一段不短时间,但对于深陷资金泥潭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对于“8月关口”的由来,邮储银行福建泉州支行的一位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表示,按照往年惯例,银行按季度的放贷比例为“4321”,即一季度房贷额度相当于全年的4成,后面三个季度分别为3成、2成和1成。因此,房地产企业往往在年初获得最多的信贷额度。

  但今年的情况完全不同。在金融风险的警示下,很多银行一季度的放贷额度只相当于不到全年的两成,二季度到目前为止,贷款额度仍然从紧。这种变化让很多开发商措手不及。

  上述人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很多银行都不再发放房地产贷款。在央行喊话之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额度可能有所提高。但对于房地产开发贷,仍然维持从紧的额度控制,最快也要到8月才能发放。

  银行如此谨慎并非没有道理。在很多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已较严重,部分城市出现供应过剩的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2652万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489万平方米。有机构计算,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处于市场严重滞销状态。

  房屋供应的过剩,从林伟们的转型之路中可见端倪。随着我国实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不少社会资金蜂拥进入房地产业,其中便包括类似林伟等从实体经济中转型而来的群体。投资的增加带来房地产的大量建设和竣工,但产业空心又使得人口无法聚集,房屋难以消化。尽管具备强大的城镇化潜力,但对于很多中小城市来说,在短时间内聚集人口仍然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自然要顾及房地产业的贷款风险。据悉,在不少银行的内部分类中,已将房地产业列入信贷“黑名单”。

  对于大型房企来说,现时拥有的信用额度主要来自于以往尚未用完的部分,而非新增部分。相比之下,从去年开始,中小房企的申请已根本无法获批。

  上述人士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曾接到多位房地产企业的业务接洽。一些房地产商甚至表示,愿意拿公司的营业执照,乃至家庭房产做抵押,来申请贷款。但在严格的额度控制下,无一成行。

  最后的招数

  断臂求生 还是跑赢时间?

  在降价促销未果、信贷额度从紧的背景下,林伟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即熬过未来的70天。他表示,公司正在尝试谋求另一笔新的民间借贷,以便在6月信托偿还之时,解决燃眉之急。但困扰是成本太高。

  此外,即便房地产已被列入“黑名单”管理,但林伟仍然有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一方面,他能够以旗下建筑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另一方面,林伟转型做房地产业之后,此前的服装布料加工公司并未停产,以上述公司的名义来申请贷款同样具有可行性。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缺陷:即便申请成功,贷款额度也偏小,无法填补庞大的资金缺口。

  林伟甚至做过最坏的打算,即当局面彻底无法挽回时,底价转让两个在建的项目,断臂求生。或者干脆退出房地产业,重操旧业。

  但现在尚未到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唯一让他可以期待的是,未来的70天里,希望出现政策层面的巨大利好,从而再度激活市场,并让公司起死回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现上述结果只是小概率事件。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虽然未来按揭贷款政策松动,但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仍然没有松动的迹象。同时,地方ZF的救市行为可能更多,但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除非出现类似“4万亿”投资或信贷政策的大规模松绑,否则市场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

  事实上,即便这些企业熬到“8月关口”,能否真正享受到银行信贷的惠及仍是未知数。上述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对于开发贷的审批,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和开发实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实力强、排名靠前的大型房企更易获得银行贷款,中小型房企往往“汤都没的喝”。

  与很多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类似,林伟自信,凭借与当地银行业的良好交情,公司能够在银行信贷额度发放时“喝上一杯汤”。但这杯汤能否救得了企业的命,仍然要“靠天吃饭”,即视市场走势而定。

  多数机构认为,在多年来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供需关系正在趋于平衡,一些大城市则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演变,留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按照这个逻辑,即便企业突破了“8月关口”,留给他们的路也已不长。

  兰德咨询机构总裁宋延庆表示,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维持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趋势,行业也已迎来洗牌时代。随着各项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空间的缩小,到2015年,将有1/3的房企被淘汰出局,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

  中小房企信贷层面

  利好或有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1 23:03:49
现在房地产低迷,房价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多人都在观望,看房价是持续下跌还是涨涨停停,所以买方的人就少了很多,虽然房地产商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促销措施,但并不能让购房者心动。这也造成了很多投资者迟迟不见收益,甚至出现亏损,但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改变现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2 01:02:08
Thank you for your report.

China has more than 79,000 property development companies nationwide, and only few firms that have been able to achieve public listings on major stock exchanges.

While 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majority of these companies, and they may not appear on any stock exchanges. If few minority of the firms cause a a little bit of panic, then imagine what could happen if a few hundred of these developers find the going too tough in 2014.

Hold 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2 20:29:44
拐点渐渐明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5 16:14:40
      在这个节骨点上,比的就是持久力。从出现降价苗头开始,就有人来观望,当苗头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观望的人就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跟消费者开始较劲,一些企业资金充足,撑得住,就熬过去了,之前没降价时吃的肉就保住了,贪心不足蛇吞象,负债率过高,尤其是小企业,撑不过去,就功亏一篑。
     我想起了山西的煤老板们,大部分开始走下坡路,有的破产,有的被吞并,有的还能盈利。其中有一个能盈利的老板这样说,“我卖煤从来不赊账,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借钱给别人,也不向别人借钱。”,“如果,大家都把自己原先的煤矿做精做好,不盲目扩张,就绝对不会赔得如此惨烈。”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