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81 4
2014-05-24

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

依然存在剥削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分工也随之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相反的另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生产供给和需求满足(消费)的矛盾。为了进一步缓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就要提高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最根本的就是要挖掘广大劳动者的消费潜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的前提,为了使消费更好地为资本利润服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就要继续向广大无产阶级妥协退让,资本主义国家由福利国家渐渐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职工参与投资。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参与投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收入,另一方面职工参与投资是否存在剥削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争议。问题由此而提出,同时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职工参与投资这一客观现象并对其是否存在剥削这一问题作出正确回答。

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实际上是资本家继续而又不得不向工人退让妥协,其实质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更好地为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服务,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通过参与投资,可以分享部分利润,收回部分剩余价值。工人收入提高,必然会用于消费,人的发展从来都是建立在包括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满足基础之上的。当然,消费的同时也是满足需求的过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费水平和需求满足水平成正比。

事实上,剩余价值逐渐而必须、不得不流回到工人那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工人提高收入是必然的,随劳动水平提高而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工人最终也会实现全面发展。资本家允许职工参与投资分享部分利润时,并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而是不得不,因为他们除此已无办法解脱自身固有的桎梏。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的产品多了,然而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必然的社会两级分化(贫富差距)影响商品交换,消费对资本循环的功能无法发挥最大化。他们不得不依赖国外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越发展,其对国外的市场依赖性越大,但随着各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国外市场总有一天也会有饱和之时。他们为了充分发挥国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为了不惹怒国内无产阶级而缓和阶级矛盾,不得不允许职工参与投资,也可以说是资本家向工人的继续妥协退让。因为倘若职工不参与投资,那么他们所失去的将不只是部分社会财富,交换不成功摔坏的不单是商品,还是商品所有者,还将会是整个资本主义私有制。

但是现阶段消费主要是为资本家的资本服务。工人参与投资,在市场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交换、竞争)的阶段,此时广大工人自然会获得较以前更多的货币。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资本家又不愿放弃生产资料(固定资本)的条件下,资本家又要向工人妥协,给予工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其用于消费,实现商品、资本循环,只有允许工人参与可变资本的投资,分享少量剩余价值。而工人在没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要想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想实现全面发展,也只有参与投资。

三、存在剥削的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天赋就是依靠其上层建筑首先夺取全社会的生产资料,速度异常快,因为每分秒在其眼中就是千万金。土地方面有农业资本家,机器和原料方面有工业资本家,金融方面有银行资本家,精神方面有其相应文化产业资本家,都是为其资本服务,甚至于担心文化不够,还要无赖地抢夺其它民族文化,依靠科技文化和资本优势将其饰一层厚厚的粉变为自己的,继续为资本服务。当全社会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瓜分完毕,并一起瓜分从全社会工人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时,资本家笑了,他们都是天才。资本主义国家全体劳动者包括工人和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部劳动包括资本家的劳动量和工人的劳动量,资本家一般是脑力劳动,工人一般是体力劳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部总的投资资金除以企业内部其所有劳动成员(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即为企业内部人均投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部总的利润除以企业内部其所有劳动成员(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即为企业内部平均利润。社会总投资资本除以社会全体劳动者(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即为社会人均投资量;社会投入资本总利润除以社会全体劳动者(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即为社会人均利润。目前,社会上则是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入,但仍处于被剥削地位,也改变不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资本主义国家中企业职工虽然参与了投资,但其投资是少数的,所占的企业总投资的比重非常低,远低于其所在企业内部人均投资数量,以致其所分享的利润远低于企业内部人均利润,即低于自身实际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所有成员中参与投资所分享的利润有低于企业平均利润者,企业内部就存在剥削。在社会中,社会全体劳动者中参与投资所分享的利润有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者,社会中就存在剥削。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之所以投资少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人均资金数量低于社会平均投资量,以及企业职工分享的利润低于社会平均利润,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典型表现和铁的证据。因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可以抵押的生活、生产资料较少,最初能够从银行资本家那里获得的贷款较少,工人只有从自身(工资)及其家庭的勤俭节约中拥有资本原始积累进行投资。因为工人一直处在资本家剥削的地位,长期只能获得工资,处于弱势地位,资金较少,初期工人投入的资金必定是少数的,低于企业内部人均投资数量,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投资数量又必定会是一直增长的,直至每个职工平均投资数量都与社会平均投资量相等。

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生产经营中职工参与投资,资本家虽然失去部分剩余价值,但扩大了国内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工人被迷惑情况下,会误认为个人与企业完全融为一体),在一个阶段内能够使社会生产力继续得到解放和发展。但另一方面,允许职工参与投资的确会给工人带来很大的迷惑和错觉,给工人以错误引导,斗志减弱,因为资本家表面失去部分剩余价值,但实际上资本家并没有损失剩余价值。在职工参与投资后的一段时期内(只限于这段时期范围内),资本家表面失去了剩余价值,但如此投资生产规模扩大,而工人群体在参与投资后的一段时期内(只限于这段时期范围内)消费水平会提高,会使社会消费水平在这一段时期内(只限于这段时期范围内)提高,社会商品、资本在这一段时期内(只限于这段时期范围内)循环速度加快,资本家让出的部分利润会很快得到补偿,资本家并没有损失。当然,之所以只限于这段时期范围内,是因为在这段时期内生产力会继续解放和发展,劳动积极性提高了,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必然会增多,这段时期后劳资矛盾会继续增加。工人收入较之前增加了,但毕竟是有限的,生产的产品同样无法消费完(生产资料私有制),始终会存在产品过剩,当前职工参与投资的数量以及相应分享的利润数量在一段期限过后仍然会再次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

四、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数量变化规律

现在来说说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数量变化规律,其参与投资的数量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资矛盾的加剧而同步增加的,直至社会全体劳动者投资的数量都为社会人均投资量。在职工参与投资之前,其投资数量为零,处于绝对被剥削地位。现在有了部分投资,将来必定更多。

社会财富相对于其之前历史阶段的会不断增长(生产力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每次缓和阶级矛盾和劳资矛盾后其社会财富都会增加,每一次资本家妥协退让都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就或多或少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企业内部、社会总财富量本身是固定的、有限的(相对于之前在增加)。生产力越往后发展,资本家让与工人阶级的社会财富(资本利润)也会越多,资本家所失去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直到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消灭剥削时为止。资本家的每一次妥协退让都是无奈的,每一次妥协退让都意味着其要失去部分社会财富(大部分本身都是剥夺来的),工人阶级会增加部分社会财富,我相信资本家一定犹如心头失了块肉似的心痛。不管资本家愿意与否,都会是这种结果且必然实现,即社会全体劳动者(包括资本家和工人)所分享的利润都会等于全社会平均利润,达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有制)。如果资本家愿意是这种结果,如果资本家不愿意,就像之前所说的社会交换不能实现,经济危机爆发,工人生活水平下降,需求无法满足,继而爆发社会危机,工人暴力夺取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成为公有制。资本家每一阶段的妥协退让一般都是首先从农业资本家的妥协退让开始,继而其它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文化产业资本家等妥协退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妥协退让,除非社会全体无产者联合起来暴力打碎国家机器。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了,劳动产品多了,但社会交换却更加困难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社会财富两级分化,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体无消费能力或者说消费能力低下,经济危机发生,阶级矛盾加剧,继而引发社会危机。为了能够交换,顺利实现商品、资本和货币循环,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和阶级矛盾,解决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资本家不得不允许工人分享更多的社会财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进入新的斗争阶段——参与投资,职工参与投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职工参与投资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阶级矛盾),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继续增加,扩大一点后的国内市场会迅速饱和。当前资本主义企业职工所分享的社会财富会很快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社会交换会再次困难,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增加投资数量,分享更多的社会财富,不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投资数量就是这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勇往向前,不可阻挡,直至每个劳动者的投资数量都为社会平均投资量,所分享的利润都为社会平均利润。

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区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其主要功能是改善人民生活,为人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其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对资本循环的服务性。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积极主动的、有计划的结果,而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被动的、无奈的结果。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越发展,劳动产品越多,社会越公平,劳资矛盾越小,人的需求越能得到满足,人越能实现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越发展,劳动产品越多,社会越两级分化,劳资矛盾越凸显,越难实现交换。当然,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哪个先进入共产主义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无论谁先进入共产主义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文明的体现,我们只需知道并坚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终发展的结果都会进入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直至进入共产主义即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六、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能够说明的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说明为什么呢?为什么允许职工参与投资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的产品日益增多且丰富了,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天生的桎梏依然存在,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产品增加而日益表现出来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恰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自身固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已在日益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说明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向无产阶级妥协,这是无产阶级的又一个局部胜利(将来还有更大的胜利,最终取得全局的胜利),说明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如今已经在向其靠拢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七、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发展方向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和资本家共同分享利润的画面,在职工未参与投资之前其投资量与分享的利润量为零,绝对低于企业内部人均利润和社会人均利润。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体工人参与更多投资和分享更多的利润,直至与社会平均投资量和社会平均利润量相等。当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内部的职工投资及其相应利润都达到企业内部人均投入资本量和人均利润量,此时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消失。当社会全体劳动者投资及其相应利润都达到社会人均投入资本量和人均利润量,此时全社会劳资矛盾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消失。资本主义国家全体劳动者包括企业职工和资本家所分享的利润全都等于社会平均利润,此时的社会生产力即为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最大生产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银行资本家的妥协以及退让多少越来越成为工人分享更多社会财富的重要条件。当然,也意味着往后资本家每次妥协退让也会更加艰难,尤其银行资本家更不轻易妥协退让,也意味着工人阶级往后的任务更重,路途更艰难。但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社会全体劳动者包括资本家和工人所分享的利润都会等于全社会平均利润,这也是资本家最终的妥协退让以及妥协退让的最终结果,也是社会财富的最终分配结果,不以资本家的意志为转移。当达到这种结果时,也意味着劳资矛盾消失,阶级矛盾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消失,此时也意味着生产资料成为公有制,全社会共同占有,每个人的劳动都成为社会的了,不再为资本服务,真正为改善人们生活,满足人的需求,以及人的自我发展服务。——进入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后,将会需要一定的阶段,用以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提高全体劳动者精神境界,为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创造条件,至于时间多久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速度而定。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后,社会长久束缚的消费潜力会迅速被激发,社会消费水平空前扩大,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必要劳动,不再是被资本束缚的劳动,而是生活“第一需要”。此时消费的产品会基本与社会劳动产品趋于相等,所有社会产品刚好都能消费完以及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不会再有产品过剩,从此经济危机也不再发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以拥有广阔天地,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其精神境界也会在往后时期内极大提高。人们的消费不再为资本服务,已具有唯一功能了,真正为改善人们生活,满足人的需求,以及人的发展服务。

社会劳动价值包括资本家的劳动价值和工人的劳动价值,资本家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期间资本家既能拿回自身全部劳动价值还能拿到其它劳动者剩余价值。此时社会全部资本利润都平均流到社会全体劳动者那里,即不存在剩余价值(不存在剥削)。当然,就劳动而言,此时只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消失,真正统一于劳动,劳资矛盾消失,但人与人之间劳动差异依然存在,因为人的劳动能力有大有小。劳动决定需求,劳动能力高低决定决定需求的大小,换句话说需求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相应的社会必要劳动。劳资矛盾消失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消失后,资本和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并起作用,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依然起到交换媒介的作用,但此时一切交换都是公平的、平等的。此时资本和货币的唯一作用就是为社会由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服务,具体表现为改善人们生活、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也是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重要条件之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资本主义进入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依然有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但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就是此刻社会全体成员需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社会资本利润是全体劳动者平均分配的(一般社会发展到此时程度就不存在剩余价值了,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必要劳动,这就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产品迅速增多,人们的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为将来按需分配奠定基础,也即为社会全体成员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是按需分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此时社会产品必然会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必然极大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资本渐渐失去作用,货币不再具有交换媒介的作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条件渐渐全都具备,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自由王国形成——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成为一个联合体,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产品按需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4 12:45:38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弄清什么是“剥削”?这是其一。


其二、“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区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其主要功能是改善人民生活,为人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其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对资本循环的服务性。”————如果把这两个的区别互相补充道区别当中是否就一样了?即: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生活,为人的发展服务+提高消费对资本循环的服务性。资本主义:提高消费对资本循环的服务性+改善人民生活,为人的发展服务。



其三、“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积极主动的、有计划的结果,而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被动的、无奈的结果。”——————从哪里看出“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被动的、无奈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4 13:29:35
其四、“天生的桎梏依然存在,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产品增加而日益表现出来并不断加剧。”————到底是哪个制度存在有“天生的桎梏依然”?


其五、“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这个制度到底有什么固有的矛盾?





其六、“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分工也随之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相反的另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生产供给和需求满足(消费)的矛盾。”——————这段是否前后矛盾了?




既然“经济体系和社会分工也随之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何来“劳动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产供给和需求满足(消费)的矛盾”?




其七、既然资本主义存在着这个两个矛盾,那资本主义的工人又为何进行投资入股?哪里资本投资入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4 16:52:04
qi509 发表于 2014-5-24 13:29
其四、“天生的桎梏依然存在,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产品增加而日益表现出来并不断加剧。”————到底是哪个制 ...
一、剥削的是剩余价值,这点总所周知,不用解释。
二、如果这样,是就没有区别,但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或者公有经济占大部分才能出现这种情况,只有这个唯一途径才能有这种情况,除此没有第二条路径。
三、社会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之所以是积极主动的恰恰就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占有,投资具有很大自主性,具有优越性;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之所以是被动的无奈的,恰恰就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他们没有生产资料,又长期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他们的投资受到银行资本家的束缚,只能靠个人及其家庭节约的少数资金用于投资,资本少之又少?
四、资本主义本身就不具有优越性,其天然的桎梏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矛盾下表现的劳资矛盾,从资本主义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剥削与反剥削)。
五、资本主义制度天生固有的矛盾就是劳资矛盾,这个制度下交换的不平等(天生就具有剥削性)。
六、不矛盾,这两方面都具有,统一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两方面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这两方面的矛盾恰恰就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体现,在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到顶峰前(即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最大生产力),生产力都会继续向前发展,而生产力越发展,两一面也会表现的越明显(矛盾越突出)。
七、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现阶段解决其矛盾的途径,也可以说工人参与投资是资本家的继续妥协退让结果,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利益),如果工人不投资,就会发生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危机,此时工人就会联合起来,暴力战胜资本家,夺取生产资料,尤其是银行资本家,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工人投资,分享社会财富。至于资本从何而来,就来源于银行资本家的更大妥协退让。
八、你认为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是否依然存在剥削呢?你又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企业职工参与投资的现象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4 18:44:40
18355164434 发表于 2014-5-24 16:52
一、剥削的是剩余价值,这点总所周知,不用解释。
二、如果这样,是就没有区别,但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资 ...
1、何为“剩余价值”?

2、如果这样,是就没有区别。

3、哪些社会主义的企业让职工参股了?既然让职工参股,那些企业的董事会里有职工懂事吗?

4、5、如果不存在“剩余价值”,那么这种矛盾还存在吗?

6、你不是已经说了:“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分工也随之不断完善”。那么就会在不断完善中解决这些矛盾。对吗?

7、“也可以说工人参与投资是资本家的继续妥协退让结果”————资本家想扩大生产需要资金。知道这资金的来源有几方面吗?资本家想扩大生产需要资金是妥协退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