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7847 5
2014-05-26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各国都纷纷制定了提高竞争力的长远计划。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为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不断做出努力,竞争是激烈的,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中立足,如何让我大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我们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和改造。然而,竞争在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人才创新能力之间的竞争,持续提高国民创新能力是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舒适的获取比别人更多的有效资源和资料。历史上哪些发明家不是经过大学的历练或者是长辈前辈大师的指导,获得了基础知识后通过认真钻研而得出结论或者是发明出新产品呢?可见,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可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实现,而大学教育就是个人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作为安徽大学经济学科一名学生,也应该就我们的学科性质来探讨经济与创新思维发散与构造的关系,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不能只读死书,经济理论广而深,要从理论中得到一些实际性的东西,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身边所闻所想中得到一丝丝灵感。

要想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能力到底是什么。当然,各个领域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和定义都不一致,化学领域有化学领域的定义,比如说我们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就是在化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同理,文学领域也有他们自己的定义,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莫言文学家,他就是在文学领域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那么,在我们经济学角度来说,创新能力应该怎么看呢?创新能力的概念最初是由Bums&Stalker提出,是表示“组织成功采纳或实施新思想、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后来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或视角对它进行了多样化的解读,如Lall 、Trott等立足于企业层面,认为它是企业有效吸收、掌握和改进现有技术,并创造新技术所需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创造创新产出的潜力;Furman&Porter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指出它是一个国家长期创造并商业化世界性新技术的能力,是国家持续形成商业化创新的潜力;姜丽华教育学的视角指出,它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出具有恰当性和个体意义上新颖性产品的能力,等等。从这些比较专业的解释来看,创新真的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在不同领域上真的是有不一样的立足点和时间点。但是要我来说,当然是经过我们老师上课时传输的知识来看,创新无非就是发明出一种新产品或者是解决一项还没解决的问题或麻烦或不便利,从而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或科技的进步,或商业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一种能力。为何说“创新“,就是看中了它的”新“,而这种”新“就是通过那些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想象的人来”创“出来的。学了将近一年的经济学课程,下面我就对我经济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内容来讲讲如何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我要从问题说起,只有弄清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并优化,进一步得到更好的结果。我国经济学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弱质化”特征,我们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里的大学生也是这样的。第一个是学校学习模式落后,现在的学生还处于一种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中。英语过级考试、期末课程考试、资格证(如会计证、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等,一年考不上下一年再接着考,考累了还要考,真的是“学无止境“啊!这几乎凝聚了学生大部分精力。就像我们现在,都要为高数奋斗,为VB奋斗,为英语奋斗,为上课听讲不认真的西方经济学奋斗,这时的图书馆才是爆满的状态。因为如果挂科了明年还要重修,要付重修费,惨不忍睹,家长会抱怨和,自己也会心烦。这一方面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压制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在不停的各种考试中会逐渐形成一种衡量学习程度的标准——通过考试即可,他们往往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就没有兴趣再继续学习它了,转而忙于准备其他课程的考试,因而,学生就难以持续地去思考某一经济理论或经济问题,创新也就更难以实现。我们都只学要考试的课程,图书馆那么多的资源谁又真正翻过多少呢?又有多少经济学科的大学生从头到尾认真读过《国富论》呢?可见,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特征,这严重地弱化了他们创新的可行能力。所以,我建议学生应向基于主动的快乐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模式转化这样会更好,要让同学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发明创新的快感。就算学校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的现状不能得到快速的转变,那么我们的院系也有可能通过一些活动或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大家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主动带领大家做一些经济实践,这对培养我们经济学科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第二个是创新意识薄弱。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我国长期的文理分科,人为地割裂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了理工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和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不足。对于经济学学科学生来讲,我们的科学素养的不足,数理化可以说是我们经济学科这类文科生的弱项,这意味着缺乏内化的科学精神,从而导致了我们在经济现象、经济,理论等方面的实践验证精神、探索求知精神、批判精神的严重弱化,进而外化为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如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其次,从现状来看,在市场经济的渗透下,我国大学功利化、浮躁化特征明显,教师基于利益导向,喜欢做短期的应用性研究,缺乏长远的基础性研究和社会责任,教学活动中也只注重教书,忽略育人。有的老师甚至是在课堂上把书本的知识点照搬不误的讲,没有自己的一点见解,没有任何创新的东西,这不但使课堂教学得不到有效保证,而且这就很难在教师群体中建立起内化的创新文化,建立起来的只可能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文化,像我们经济这种特殊的学科,好像跟钱息息相关,就更避免不了功利性,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跟钱打交道,就没想过单纯的做事情,都想要获取最大的利润,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起内化的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是微观行为主体自主创新的基础,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学生创新文化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们的个人文化特性中创新特质缺失,即创新意识薄弱。而且在安徽大学这个“爱在安大“的校园环境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就更加的淡薄了,我同专业中的很多同学都是宁愿和自己的情侣出去玩也不愿意参加经济研究等课题,这又是多么的可悲啊!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学校真的有”学生不许谈恋爱“这一规定,说不定我的很多朋友和那些同学都会投身到经济研究或经济实践中来吧,当然,这又是后话了。我也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学校能不能不要把文理分得那么明显,我们文科生课可以光明正大的学物理化学,理科生也可以更光明正大的学文学等等,这样大家接受的东西更多,就越能发散思维,就更有利于他们创新。第三是经济学科大学生隐性知识欠缺。我国经济学传统教育主要注重于显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隐性知识的培养。首先,在思想认知型隐性知识方面,由于一般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如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缺乏对学生基于市场经济的责任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至少目前我感觉我并没有学到这些层面的东西,也许以后就会学了吧。致使很多学生只知道市场经济中的成本一收益原则,并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公平、责任、合作、创新等价值理念;同时,学生习惯以考试和功利为导向,没有动力去自发获取这些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就是通常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然会导致他们思想认知型隐性知识的缺乏。其次,在实践技能型隐性知识方面,学生的经济实习一般是集中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然而,由于我国紧张的就业形势,实习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对实习也是应付了事,有的学长学姐就说到他们实习时根本就没有很认真专注,同时,学校也缺乏对学生实习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因而学生实习效果很不理想,实习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很难顺利度过,难以获得有效的经济实践技能型隐性知识。可见,我国经济学学科大学生隐性知识比较缺乏,明显滞后于显性知识。这导致了他们隐性创新能力不足,及其与显性创新能力之问的失调,从而难以实现个体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我建议我们学校要严厉监督实习生的实习工作,虽然实习是他们的事,但学校更要担当责任,力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开端,让他们发挥隐形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也说了那么多了,建议也有了,那么对于我们经济学类的学生来说,怎样一种框架,怎样一种构想才对我们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合理呢?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更具体更详细的建议或意见或措施。 (一)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我国传统教育是以发展智力和传授专业科学知识为中心,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及综合化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实质上就指出了我国大学忽略了学生人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隐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内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潜在能力和社会尊严等多方面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在智商、情商、德商等方面的内在特质,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德商的开发。而这些都是创新很重要的因素,智商,情商,德商无所不包,他们的高低可以说是决定了你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新模式的构建就要突出人格、隐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素的融合。基于此,可以构建一种“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

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支撑、促进学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协调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健全人格一般具有“社会定位合

理、人生目标明确、责任感强烈、人际关系和谐、道德品质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强、意志坚定、审美意识高雅、富有创新精神”等特点,也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吧,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后天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品格塑造、道德自觉、心理提升、智慧挖掘、意志强化和人际和谐等方面的教育。可见,在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获取“社会责任感、自我认识和控制能力、价值观、良好习惯、创新精神”等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而且,这认知的提升会增加他们行动的“自发性”,他们就会

更加自觉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广泛参与各种经济实践活动,获取更多的显性知识和 “诀窍、技巧”等实践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进而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协调。理论学习的深化、实践的强化,以及知识的增加,反过来又会增进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入理解,进而有助于他们人格的持续完善。因此,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强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协调是三位一体的,通过这三位一体化的自发作用,可以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特别的,经济学类的学生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又是相当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不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却是”只读死书“,那就很不值得了。(二)是支撑策略选择这样的模式。主要可以细分为:.深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重点突出显性知识的获取,忽略了学生隐性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隐性创新能力弱化、创新的低层次性和低效性,并在长期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惯性”,我们不能只学与经济相关的专业课程,我喜欢文学,我就要学文学,没有条件就可以去学文学。这“惯性”致使学生被“锁定”在应试教育轨迹中难以自拔。因此,要深化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模

式。“协调”发展就是要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格培

养之间的协调、理论学习与经济实践的协调,以

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协调。以“协调”理念

的内化和引导,行为主体才具有打破路径依赖,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轨

迹的可能性。而这“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

性”,还需要进一步变革教育管理体制,传统教

育管理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ZF干预过多。

为此,就需要基于“分工”的理念,明确界定ZF

与教育家和教授之间的作用边界,ZF主要从

战略角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制度框

架,让懂教育科学规律的教育家和教授来管理

学校和治理学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自治

和学术自由,为教师工作、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

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更为校园创新文化的培育

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2.建立学习共同体

现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情景中,

学习不具有可持续性。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借

27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年第1卷第3期

助某种组织的力量。柯武刚、史漫飞¨ 认为,

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有序的、可预见的系统环境,

使相关行为主体之间实现密切互动。组织内成

员之间的密切互动,会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关

系型心理契约” ,该契约的形成,能有效地催生

出大量的“信任、互惠合作”等社会资本,这些社

会资本的产生,会促使组织内各成员之间展开

各种频繁的、轻松的非正式交流,实现知识特别

是隐性知识的充分共享。为此,在学生群体中,

可以广泛地构建金融投资、营销、国际贸易等各

方面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自发性的学习型

组织。由于学生之间没有根本性利害冲突,反

而有求知的共同欲望,他们之间很容易实现密

切互动,建立起心理契约。因此,学生可以借助

该组织,经常性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经济实践

方面的非正式交流,实现私人知识的“公共化”。

这不仅能成倍地放大个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

识的含量,还可以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别人的

认可,找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

激发自身学习、探索、思考和创新的乐趣,并逐

渐形成一种快乐、持续的学习模式。__


附件列表

复件 化学发现与创造思维.doc

大小:89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课程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6 19:01:02
哈哈,第一次发帖呢,真高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7 16:55:54
楼主洋洋洒洒一大篇,也说明自己没有走上创新,依然是陈腐的形式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7 21:45:26
小吭 发表于 2014-5-27 16:55
楼主洋洋洒洒一大篇,也说明自己没有走上创新,依然是陈腐的形式主义
呵呵,教训的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8 19:26:32
我要找文献 发表于 2014-5-27 21:45
呵呵,教训的是!
但是,很用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30 15:28:24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