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843 77
2014-05-28
       近日有读者咨询我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时间的?

       这个问题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说实话,我并没有“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并且是完全没有平衡好。我不是很相信那些“成功人士”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时间。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外国教授说,如果你不能在八小时之内干完自己的活,那你就找错了职业。但事实上,对于中国教师来说,要把工作做好,需要的时间远远不止八小时。即便你每天只需要工作八小时,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也够你“喝一壶”的了!

       我是个寻常人,也会遇到家庭和工作冲突的情况。让我来说说这几年的经历。

       2009年11月妻子跟我回国的,那时候她在家里待产,我不忍心让她晚上独自呆在家里,那时候启动经费也没有及时到位,仪器也没有,课也没有,所以晚上我除了写项目申请书以外,都呆在家里。孩子2010年2月出生后,我的妈妈和岳母每天轮流到我家来和妻子一起带小孩。

       2010年9月,妻子再次出国做博士后,我们把小孩放在我父母家中,一放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我需要在单位里继续搭建实验室并证明自己给别人看,另一方面,妻子的前途还没有着落,还有一方面,一个家庭三个人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这滋味也不好受。于是我像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那样埋头苦干。这时候,周围同事的文章像以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我压力好大,晚上也到学校加班加点。

       2011年11月,妻子回国任教,孩子被接回家中,平时还是我的母亲和岳母轮流过来带小孩。有时候遇到他们走不开的一天,我或者妻子就在家里带一天,周末把时间追回来。那时候,我们都很珍惜工作的时间,工作就是工作,不干别的事。

       2012年2月,是最艰难的。我的妻子要出国开会。我百般阻挠她,她还是要出国开会。刚买好飞机票,我的妈妈开刀住院,妻子娘家的保姆回家过年,岳母要照顾九旬老人而无法过来带小孩。妻子的舅舅也从美国回来,需要接待。这时候,我要写基金,妻子也要写基金。我们两个人在寒假里轮流上班,每次到办公室,都像把时间抢回来似地。

       写完基金后,开学了。那段时间,我自己还是亲自做着实验的。有的实验需要“连轴转”,我晚上回来吃完饭后,又去学校换样品,让仪器自动测试。那时候,真的是“含辛茹苦”。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师每天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很晚回来。在这样的气氛中,我的压力很大。

       2012年9月,孩子进民营幼儿园托班了。每天早上,我骑着自行车送小孩。幼儿园下午四点放学了,由我的母亲、岳母、妻子和我轮流接小孩。有时候说好那天由我母亲接,但下午突然下起小雨来,于是我二话不说,披上雨披去接小孩。上海有的季节多雨,那时候挺“落寞”的。

       小孩刚进幼儿园经常生病,基本上是每上两个星期就需要在家里呆一个星期养病,班级里各种病是此起彼伏的。一旦小孩生病,在家里呆着也会影响自己在单位“有效发挥”的,有时候不得不抽出时间在家里陪着或者带她去医院。那段时间是压力很大的。

       2013年下半年,开始“渐入佳境”。从教师公寓搬到了新房子,买了一辆车,也换了幼儿园。新房子效果比老房子的效果好多了,无论是房型、地理位置还是大小。到了新房子,我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书,坐在阳台的电脑前面办公。有了车,更加方便了,不需要骑着自行车、披着雨披接小孩了。我就在想,当时为什么不早买车呢!小孩生病的次数也明显变少了。更重要的是,我家里做了一个重要的安排:我的母亲把她在浦东的房子(三室两厅)卖掉,在我家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两室两厅)。一方面可以方便接应,另一方面腾出钱来给我还贷、买车,使整个家庭的“运转”更加圆润。同时,所买的两室一厅条件还是不错的,能够养老。这时候,也曾让我的父母帮忙接小孩几次,但效果不大理想。后来干脆我每天开车接送。妻子回家烧饭,至少要有人看小孩,那就是我。有时我晚上还开车去学校,大多数只能在家办公了。家里的办公主要是些“文”的事情,比如校对清样、处理电子邮件、撰写或者修改科研论文、审稿、处理科技导报栏目文章等等,还可以打电话给学生,催问实验进展。这样,能把“损失”减到最小。

       我周五下午把小孩送到我父母那儿,周六我和妻子都坚持工作,周日上午我们会去带小孩玩,下午我开车把妻女送到娘家后,我返回校园继续工作到黄昏再去接他们。暑假、寒假把小孩放在我父母那儿,我坚持到校工作。

       这一阶段,我自己对工作时间是非常珍惜的,我甚至忙得没时间吃饭,中午到楼下开车到学校的商品一条街买两个粽子回来,继续工作。虽然口袋里小本子上罗列的事情很多,但是我学会了适应大学的规律和节奏,我也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一眼望不到边”(好比说校对一本学术专著花了很多时间,一页一页地看很慢),也没有完整的一天时间做同样一件事,但只要足够坚持,今天做掉一点、明天做掉一点,做掉一件划掉一件,总归会有进展,总归会把“硬骨头”啃下来的。要学会习惯这种“前进方式”。

       我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一方面希望他们多加努力,另一方面启发他们,以后他们走上社会、结婚生子,也会遇到类似的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所以现在必须打造强悍的能力,否则将来会吃大亏。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我要说,要接受现实。有的青年教师在开会时表现出困惑,说,家庭负担这么重,还怎么评杰青啊?我听到这话,心里想,如果因为家庭负担而没能评杰青,就那样吧,这就是生活。

——————————————

此文转载于复旦大学马臻老师博文,家庭和工作是几乎所有年轻老师和一部分在读博士必须面对的难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8 07:52:41
我很佩服这个主人公的工作态度,但是非常不赞同这种态度。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对工作负责,而是对自己的家人和子女负责。如果一个人为了工作可以不要家,对不起,我觉得这个人至少在做人方面是不合格的。当然,这里面有体制的问题,但是也有取舍的问题。如果不要实验室?如果不要论文?一定活不下去么?如果离开学术界?是不是有别的选择呢?

所以有时候,这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8 08:12:24
苦逼的青椒,鉴定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8 08:24:41
关键问题找个钱多的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8 08:48:02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说是中国人认可许多种成功,唯独不认可的就是家庭成功。一个人事业有成会引来羡慕的眼光,而每天为家庭操劳,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别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家人眼里也不过是做了本应该做好的事情。这二者之间真的很难权衡,二者可以兼顾,但关键是看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工作的同时也能保证家庭的基本运作,但一路陪着孩子成长,带给孩子更高的精神生活这恐怕就很难二者兼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8 09:46:37
bunny11 发表于 2014-5-28 08:48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说是中国人认可许多种成功,唯独不认可的就是家庭成功。一个人事业有成会引来羡慕的眼 ...
说得好,有得有失,有取有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