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757 21
2008-04-17

我们不应让自己受到双重的伤害

 

——我们愿意为别人的错误承受多大的代价?

——经济利益不是我们的唯一追求

 

——在与他国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经济手段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但要权衡利弊得失。在现阶段,对我们更加有利的策略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下定决心深化改革,排除万难解放思想。与其搞经济上的抵制,不如搞舆论上的反驳与解释,只有文化、思想、政治上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可能最终取得真正的一致与理解,“以牙还牙”式的对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的政府并不赞成国人抵制什么洋货,除非是它们生产的色情电影和反动书籍,政府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智,而且是一向非常明智。

——对个人而言,这种微小的损失是难以体察的,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的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这种损失就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

 

——在30年前中国人勇敢地打开国门,走进了国际大家庭中,结束了经济上的“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但是冷战思维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长时期对中国的歪曲宣传所造成的对中国问题的扭曲认识也不是短期就能够纠正过来的,多年的隔离所产生的隔膜同样也不可能瞬间融化,再加上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因此而具有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都会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地带来冲突和摩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冲突与摩擦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夏西川

 

近来法国政府、媒体和一部分人民对中国一系列不友好的举动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民间的爱国人士发起了抵制法国在华企业家乐福和抵制法货的活动,赢得了绝大部分中国网民的支持,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也敦促法国社会能够对中国人的这一反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如果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不论是对法国在华企业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抵制,还是对原产地为法国的商品或服务的抵制,或者是对法国品牌商品的抵制都是不明智的,都是对我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损害的,是在因为别人伤害了自己而惩罚自己,从而使自己受到双重的伤害。

我们知道,家乐福租用的中国土地,购买的中国物流服务,家乐福超市卖的绝大多数都是国货,在家乐福超市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从这家法资企业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超过法国的投资人从得到的利润。我们不去家乐福购物是“杀敌一百,自损五百”

大家在拒绝购买“雪铁龙”牌汽车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这些汽车大部分是在中国由中国工人生产,由中国的配套企业提供的零部件,由中国人提供的售后服务,向中国人租赁的土地,在生产企业和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中还有比例不等的投资是来自中国的。

至于原产地为法国的商品,抵制它们仅就经济利益而言对中国自身也是不利的。没有法国货,我们当然还可以买美国货、日本货或者其他什么国家的货,再不然我们干脆拒绝洋货。但是,抵制外国货减少了我们的选择范围,使我们是资源配置偏离了原来那个较优的状态。对个人而言,这种微小的损失是难以体察的,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的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这种损失就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所以,我们的政府并不赞成国人抵制什么洋货,除非是它们生产的色情电影和反动书籍,政府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智,而且是一向非常明智,在我印象中我们的政府从来没有号召大家搞什么经济抵制。政府的这种英明决策不是外交手段或刻意以此去展现中国的风度和大度,我们的政府是不会拿中国人的切实利益去表现什么大度和风度的。

当然,经济利益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中国人常说“人穷志不能短”,为了我们的尊严,我们宁愿牺牲我们的经济利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我们愿意为了我们的尊严承受多大的经济代价了,还是认为我们的尊严是无价的,我们不计后果,愿意与“敌”同归于尽或直到自己牺牲为止。事情显然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即使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我们还讲“战争的策略”和“为了最终胜利的暂时撤退”呢。如果我们还“计”后果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做“杀敌一百,自损五百”的事情。

中国过去一直是个比较封闭的国家,30年前中国人勇敢地打开国门,走进了国际大家庭中,结束了经济上的“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但是冷战思维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长时期对中国的歪曲宣传所造成的对中国问题的扭曲认识也不是短期就能够纠正过来的,多年的隔离所产生的隔膜同样也不可能瞬间融化,再加上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因此而具有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都会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地带来冲突和摩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冲突与摩擦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椐理力争,坚决斗争,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悲愤和冲动,意气用事。在与他国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经济手段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但要权衡利弊得失。在现阶段,对我们更加有利的策略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下定决心深化改革,排除万难解放思想。与其搞经济上的抵制,不如搞舆论上的反驳与解释,只有文化、思想、政治上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可能最终取得真正的一致与理解,“以牙还牙”式的对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类似这种不断的冲突和摩擦其实对我们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承担、去解释、去沟通、去斗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强大,走向融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17 12:30:00
对,要权衡利弊得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2:50:00

我不是愤青,我很明智。

所以,我这辈子不会再进家乐福的门。

一句话,一辈子。

我不求别人怎么做,也不会号召什么。

但是,我,就我一个人,死之前不进家乐福半步。

【我觉得我一个人的消费也不会对家乐福对中国的贡献造成多大损失,所以“明智”的仁兄别跟我讲大道理!{滚一边去}】

一句话,一辈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2:53:00
怎么解决失业大军的问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3:19:00

任何问题都有她的两面性,我们是要让她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尊重我们。

我们是有尊严的!

我们需要他们道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7 13:52:00

我强烈反对楼主文中的观点!

------------------------------------------------------------------------------------

我们不应让自己受到双重的伤害


——我们愿意为别人的错误承受多大的代价?---我们不愿承受,所以我们才要抗争!

——经济利益不是我们的唯一追求-------------不要忘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与他国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经济手段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但要权衡利弊得失。在现阶段,对我们更加有利的策略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下定决心深化改革,排除万难解放思想。与其搞经济上的抵制,不如搞舆论上的反驳与解释,只有文化、思想、政治上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可能最终取得真正的一致与理解,“以牙还牙”式的对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还记得日本当年侵华的理由是什么吗,建设大东亚共荣圈!问题的关键在于,共荣圈里我们是什么位置!如果以民间的反抗声音都要批评,那我真的觉得你是典型的鹦鹉,这也是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关键所在!文化、思想、政治上沟通交流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能,人类历史上就没有战争!人类历史没有战争吗?有,所以文化、思想、政治上沟通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政府并不赞成国人抵制什么洋货,除非是它们生产的色情电影和反动书籍,政府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智,而且是一向非常明智。----政府不赞成抵制洋货就一定是正确的决策吗?不一定吧,如果一定是,那当年清政府割地赔款就是正确的了!当然,今天的中国政府是比较明智,政府层面的沉默是最好的,人民的呼声是民声,还记得当年中国人民是怎么抗美援朝的吗,那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人民在行动,不是我政府啊!对信息的解读,还要追求进步的!

——对个人而言,这种微小的损失是难以体察的,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的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这种损失就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个人的损失在哪里,不运家乐福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下降了?!怎么把中国经济看作一个整体损失就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了?!家乐福是什么,看一看这些世界零售巨头在全球范围内扩长中所受到过的抵制吧,在中国,他们是多么的幸运!到底是我们的损失还是它们的损失?!

——在30年前中国人勇敢地打开国门,走进了国际大家庭中,结束了经济上的“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我请你看看历史再写“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否则你没有资格写!但是冷战思维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长时期对中国的歪曲宣传所造成的对中国问题的扭曲认识也不是短期就能够纠正过来的,多年的隔离所产生的隔膜同样也不可能瞬间融化,再加上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因此而具有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都会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地带来冲突和摩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冲突与摩擦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你还反对什么,冲突与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按你的意思,我们中国就站在那里让人来冲,让人来擦,让人来磨,让人来擦了!!!中国人民不能是这样的也不能是这样的也不会是这样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们要的就是行动,看看韩国政府与韩国人民,你就知道我们的缺失在哪里.我有个建议给你,还是不要写文章了,回去看看历史,看看中国历史,看看世界史,不要浪费国人的时光,人民要用有效的时间去发展经济啊!

                                  夏西川-----我不知道你是谁,如果是你写的这篇文章,我渺视你!

近来法国政府、媒体和一部分人民对中国一系列不友好的举动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民间的爱国人士发起了抵制法国在华企业家乐福和抵制法货的活动,赢得了绝大部分中国网民的支持,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也敦促法国社会能够对中国人的这一反应进行深刻的反思。

如果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不论是对法国在华企业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抵制,还是对原产地为法国的商品或服务的抵制,或者是对法国品牌商品的抵制都是不明智的都是对我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损害的,是在因为别人伤害了自己惩罚自己,从而使自己受到双重的伤害。----我请您仔细再看看您写的这句话,逻辑上就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对你的结论有强烈的质疑!前面你谈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后面则是别人伤害了自己(家乐福伤害的是中国人民的感情,不是经济)!你前后矛盾,偷换概念,转移话题,还以后自己很能够不起,得出一个结论说惩罚自己就是无稽之谈!使自己受到双重伤害更是无中生有!

我们知道,家乐福租用的中国土地,购买的中国物流服务,家乐福超市卖的绝大多数都是国货,在家乐福超市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从这家法资企业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超过法国的投资人从得到的利润。我们不去家乐福购物是“杀敌一百,自损五百”。-----真的是这样吗?别瞎,看看统计数据吧,外资企业中国的在中国70%是亏损,他们真的在亏损吗?亏损还要挤进中国市场不断扩大规模,傻瓜才会这样做!这些国际巨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把利润转移出中国,大把赚着中国人民的钱,不要中国政府给各种优惠!  再得说了,就真的诚如你所言,我们不去家乐福购物是“杀敌一百,自损五百”,我们不是不去,就如当年在朝鲜战场,中国与美国的伤亡比例比这个还要大得多呀,如果你是毛主席,你一定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去朝鲜战场!也不会去越南战场,中国也一定不会这30年的相对稳定发展!

大家在拒绝购买“雪铁龙”牌汽车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这些汽车大部分是在中国由中国工人生产,由中国的配套企业提供的零部件,由中国人提供的售后服务,向中国人租赁的土地,在生产企业和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中还有比例不等的投资是来自中国的。-----利润是人家拿走了兄弟!中国人民只是拿了点生活费,仅此而已!

至于原产地为法国的商品,抵制它们仅就经济利益而言对中国自身也是不利的。没有法国货,我们当然还可以买美国货、日本货或者其他什么国家的货,再不然我们干脆拒绝洋货。但是,抵制外国货减少了我们的选择范围,使我们是资源配置偏离了原来那个较优的状态。对个人而言,这种微小的损失是难以体察的,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的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这种损失就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所以,我们的政府并不赞成国人抵制什么洋货,除非是它们生产的色情电影和反动书籍,政府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智,而且是一向非常明智,在我印象中我们的政府从来没有号召大家搞什么经济抵制。政府的这种英明决策不是外交手段或刻意以此去展现中国的风度和大度,我们的政府是不会拿中国人的切实利益去表现什么大度和风度的。---------我懒得再给你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消费点中国货,国外商场超市里很多写的是Made in China.但是钱不是中国人民赚的!中国低层次的加工在一定阶段是可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但是,你不看看现在南方多少厂关门了吗,因为原材料涨价,利润太薄!中国要科技兴国,战略兴国,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困难是有,危机是有,但是正好是一个变革的机会,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政府不是你想的那样,多看看书吧.

-----真的不想再写了,给你说话太累了;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中国是自由的,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再多的困难,我们勇于面对,再大的挑战,我们勇于承担!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坚决支持抵制家乐福的行动,一定是进其中的坚定的一员!

当然,经济利益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中国人常说“人穷志不能短”,为了我们的尊严,我们宁愿牺牲我们的经济利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我们愿意为了我们的尊严承受多大的经济代价了,还是认为我们的尊严是无价的,我们不计后果,愿意与“敌”同归于尽或直到自己牺牲为止。事情显然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即使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我们还讲“战争的策略”和“为了最终胜利的暂时撤退”呢。如果我们还“计”后果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做“杀敌一百,自损五百”的事情。

中国过去一直是个比较封闭的国家,在30年前中国人勇敢地打开国门,走进了国际大家庭中,结束了经济上的“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但是冷战思维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长时期对中国的歪曲宣传所造成的对中国问题的扭曲认识也不是短期就能够纠正过来的,多年的隔离所产生的隔膜同样也不可能瞬间融化,再加上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因此而具有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都会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地带来冲突和摩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冲突与摩擦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椐理力争,坚决斗争,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悲愤和冲动,意气用事。在与他国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经济手段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但要权衡利弊得失。在现阶段,对我们更加有利的策略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下定决心深化改革,排除万难解放思想。与其搞经济上的抵制,不如搞舆论上的反驳与解释,只有文化、思想、政治上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可能最终取得真正的一致与理解,“以牙还牙”式的对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类似这种不断的冲突和摩擦其实对我们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承担、去解释、去沟通、去斗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强大,走向融合。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