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img]
这两张图是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对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从1700年到2000年人均GDP的比较。
这两张图直观地给出中国的历史轨迹在1950年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从一个停滞、下滑的状态进入到增长的状态,比英国和美国增长的更快。这个增长,在麦迪森教授那里是决定性的,他认为近代化社会跟中世纪形态的社会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均gdp是否持续增长。在1950年中国进入到近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态,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近代化对中国的意义,李鸿章说到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变局,从中华型文明向世界型文明的转型。
这个转型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我用一个自由主义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话“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能富强,不能者必遭致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好,日本就是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