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32 0
2014-06-17

如何驯服银行家?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莲•邰蒂


人们已经学会了将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而不是随地乱丢。同样,银行家也能被教会做事要守规矩、不把世界金融体系再度拖入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近日在伦敦一个关于包容性资本主义的大会上做演讲时(见右图),想表达的正是上面这一点。


拉加德明确指出,银行家在守规矩方面仍需要上上课。“金融业的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她说,“该行业仍把短期利润放在长期审慎之上,把当下的奖金放在将来的关系之上。”


大牌银行已“陷入违反最基本道德规范的丑闻,包括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汇率、洗钱、非法止赎”。她表示,银行需要“增强社会意识”——乱丢垃圾的问题便在此时登场了。


拉加德说:“我们在此可以拿我们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做些类比。不久以前,污染程度比现在高得多,乱丢垃圾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现在,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变得更有教养了。”


我们真的能将对乱丢垃圾的教育应用于金融服务业吗?答案取决于说的是何种乱丢垃圾行为。破坏自身周边环境的主要有三大人群:将食品包装或烟头丢在街上和公园里的人,不清理狗狗便便的人,以及将垃圾丢到车窗外的人。


针对不同的人群,你需要使用不同的对策。在2001和2006年,“清洁不列颠”(Keep Britain Tidy)运动对人们乱丢垃圾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乱丢垃圾者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大家都这样做”。如果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再多加一点又有何妨呢?


“清洁不列颠”运动表示,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清理街道,并在乱丢垃圾现象严重的“热点”地区设置更多垃圾桶。结果如何?在英格兰,乱丢垃圾的程度虽有起伏,但2012年至2013年间,只有15%的地区乱丢垃圾现象严重到令人无法接受,而这一数字在十年前却是21%。


改善最大的是清理狗狗便便的人群。2001年,狗狗的主人们在接受“清洁不列颠”运动调查时,以“大家都这样做”为由替自己不清理狗狗便便的行为辩解。到了2006年,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有所改变。随处可见的狗屎减少了。


“人们说他们会清理狗狗的便便,不然的话不会得到社会的接受。而且,如果他们不清理,其他人也会叫他们清理,”该运动的报告称。


这 与我在伦敦碰到的情况相符。在伦敦,我散步时常碰到狗狗的主人小心翼翼地提着装得满满当当的袋子,走到指定的垃圾桶丢掉。(而上次我到拉加德的故乡巴黎 时,“请清理您狗狗的便便”(Clean-up-after-your-dog)的道德观还没传到那儿;也许读者可以告诉我们后来是否传到了。)


最差劲的乱丢垃圾者是那些坐在车里的人。在英国,你无需任何数据就能证实这一点。英国的路边是个不光彩的地方。当你将垃圾丢到车窗外时,没人能看出你是谁,被抓到和受惩罚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这个混合的画面中,银行家符合哪类人群?显然符合“从车里乱丢垃圾”的人群。在街道上乱丢垃圾和不清理狗便的现象之所以有所改善,是因为其他人能够看到你。当有足够多的人不认同时,乱丢垃圾和不清理狗便的行为就变得愈发可耻。


如同从车里往外丢垃圾,银行业的不端行为也发生得相对较为隐蔽。孩子们或许开始对父母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异议,但诚实的银行家反对同事不当行为的难度却要大一些。告密者不会得到善待


银行家的确要忍受邻居、媒体和政治人士的责难,但他们能够躲到办公室和交易大厅里“避难”——他们的报酬也能给他们带来慰藉。


对付不守规矩的银行家以及向车窗外丢垃圾的人的唯一办法是,抓住他们并给予惩罚。


如果监控摄像头操作人员能拍下把车停在交叉路口黄格线上的驾车者、并对其处以罚款,那么他们也能对从行驶的车中向外乱丢垃圾的人做同样的事情。


而如果监管机构能对操控Libor、操纵伦敦黄金定盘价或逃税的银行处以罚款,那么它们就能检举更多的个人,特别是高层人士。


就像从车里乱丢垃圾的例子一样,在金融业,惩罚和羞辱很可能会比对社会意识抱有期待更能起到威慑作用。
译者/Cindy Pa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