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609 29
2014-06-20

地产经济的梦魇:房贷

    本人的观点认为,一个经济体存在着普遍及大规模的消费者信贷,这虽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但更会导致一场经济灾难。
    近代金融史上的所谓金融创新——住房按揭制度,它造就了我们当前社会上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消费者信贷。
    经济杠杆的使用是要区分是生产者杠杆还是消费者杠杆,而只有信贷给消费者造就的消费者杠杆,才会导致经济灾难。经济活动中,投资——产出——消费,而消费是最终端的最重要一个环节,消费市场的培养和呵护,是至关重要的。而消费者的经济杠杆则会扭曲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大小,从而导致今日之消费需求强劲并使生产者高额获利,这就刺激了生产者提高自己的经济杠杆来扩大产能,同时消费者群体因为杠杆过高则会导致他日之消费能力和需求又显著不足, 全社会债务总规模累积到一个无以为继的程度即债务爆破的临界点一到,就会导致全社会债务危机爆发,造成经济灾难。

    很多经济分析学者在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时,认为全社会的货币总量M2对房地产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房价和M2正相关并联系密切,认为M2是导致房价不断上涨的关键原因。
  但深入内部仔细分析,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房地产市场的住房按揭贷款也就是房贷,这一规模较大的消费者信贷,有显著的货币催化剂功能,支付转移后的派生货币导致了M2大幅度增长。因此,本质上是房地产导致了M2的增长,而不是M2的增长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是本质的内在因果关系而不是鸡和蛋的问题。尽管我们分析地产经济时也不能忽视他们会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作用。
  因此,是住房按揭制度,是消费者信贷,是买方市场的房贷,这才是房地产价格永远上涨的终极原因,是地产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的唯一要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来的,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又是住房按揭贷款(房贷)所导致的。
  而大规模房贷的资金又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基础货币及其释放派生货币的过程中。
    因素之一就是基础货币的不断增长。过去,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热钱不断流入,大额贸易顺差导致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形成了基础货币投放市场,这是信贷资金得以持续的源源活水。另一个因素就是货币乘数的作用过程,这个过程和国家的货币政策显著相关,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允许并大力支持信贷给消费者,就可以让货币乘数发展到极限并释放大量的包括房贷在内的信贷资金。
  在基础货币的增长和货币乘数释放到极限这两个因素作用下,大规模信贷债务(生产债务和消费债务)支付转移后形成大量派生货币以至于M2大幅度增长到100万亿规模,表象上看这是一场房地产泡沫,但实际上这更是一场信贷泡沫。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在20%的准备金率下,货币乘数的最大值是1/0.2=5。所以,M2的极限在我们30万亿的基础货币及20%的准备金率下,最大值是150万亿人民币。
  货币乘数的作用过程中,还有另一个结论,就是货币乘数释放到极限,准备金总额就会等于基础货币总额。
  因此事实上是这样的。流通中的现金指标M0不能被忽略,当前M0值等于5.5万亿人民币,即使货币乘数释放到极限时,流通中的现金,是不可能当成准备金收储到央行的,因此,准备金的极限是30-5.5=24.5万亿。于是前面对M2最大值的计算结果要作修正,我们在基础货币30万亿,M0为5万亿,准备金率为20%的基础下,货币乘数释放到极限,我们的M2最大额,MAX(M2)=(30-5) ×5=125万亿人民币,无疑,我们现在已十分接近货币乘数所能释放的极限了。
    在此情况下,国家要释放流动性,维护资金链条的不断裂,只有两条路可走。
  1.降准。(概率大)
  2,无锚印钞(概率小,受银行法限制,受人民币主权信用降级限制)
  假如国家继续印钞,就是增大我们的债务规模,就是继续增大M2提款权.
  同时,国家可以控制印钞,可以控制债务勾销不还,但国家却无法控制M2提款权.
  也就是说,国家继续印钞,就是不断壮大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做空力量,是十分,十分危险的。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因全社会债务沉重,需求不足而发展减速,全社会资金赢利变得更为艰难,国外热钱进入减缓,甚至是流出,同时外需不足出口萎缩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顺差显著减少。还是同样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增幅跟不上了。
  其次,我们的各类存款总额虽到100万亿规模,但躺在银行账户上的大部分存款也早已上交了准备金并释放完贷款到了流通市场,完成了货币的存贷循环,货币乘数的释放也已到了极限。
    只要社会上无新增存款的增长,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新增贷款额的投放。于是,用于信贷的可贷资金的来源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银行接着就出现了钱紧的现象,并且变得更为普遍且在全国金融系统蔓延。
  此状况下,房贷的最终资金来源开始危急了。
    银行里即使有少量的信贷份额,也会优先于国有企业或某些ZF类投资续建,或者银行图利作为高息贷款释放给急需资金的生产企业,而作为消费端的低息房贷,则必然在限制发放之列,首先是二手房贷,接下来将是二套及多套房贷,直到未来首套房贷也推迟发放,甚至发展到无信贷资金,直接停贷所有房贷。此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银行停了二手房贷及部分多套房贷,延缓首套房贷发出,并且有蔓延趋势。
    中国要主动刺破泡沫,其实最正确的对策就是取消住房按揭制度,取消房贷,或者退一步取消所有二套及多套房贷,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六成。而上述情况下,热钱流出,货币被动紧缩。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会导致住房按揭制度的名存实亡。
    地王频出,房价上涨,房地产等企业获得了巨额融资等等因素,这些都是生产端的要素,都无法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只有来源于消费端的重要要素,房贷,才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唯一的重要的根本性因素。

    房贷的大幅度被动紧缩甚至停贷,这一终极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梦魇,是地产经济的梦魇,房地产一业崩而百业萧条,这更是中国经济体的梦魇。

    然,之所以然,不然,不要不以为然。大震来时鼠先逃,美国的高盛,美银及香港的李氏家族,已经给出了我们行动的方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20 09:37:13
看不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0 11:02:4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0 12:48:12
clm0600 发表于 2014-6-20 10:20
一个经济体存在着普遍及大规模的消费者信贷,这虽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但更会导致一场经济灾难。而 ...
很显然,我看到一些您没有看到的东西。

资本市场是零和市场,假如用A借贷消费支付给B增加了B的消费能力这么来考虑的话,似乎对未来消费能力并没有多大影响,很显然,您的观点似乎是对的。

但实际上是,广大及普遍的消费者,借贷消费,而真实的货币财富,则去了极少部分人的口袋中,权贵阶层,是国家100万亿货币储蓄中大部分货币财富的拥有者,也就是说,未来,某个时候,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有消费需求,却没有消费能力,而广大极端富裕的人群,有消费能力,却没有多少消费需求。大量的货币躺在银行的储蓄帐户上,这才是我国CPI去年为2.6,今年要控制在3.5以内矛盾政策的真实原因,也是国家货币供应量M2以13%及以上的速度同比增长,而CPI却只增长3.5%,通涨水平并不显著的真实原因。


而房贷,则是这样一个程度更深,范围更广泛和普遍的消费者信贷。

也就是说,房贷令消费者信贷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这本质上也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任何事情,你尝到了甜头,则一定不会停止。
消费者信贷,就是这样一个玩意.
消费者信贷一旦开始,则很难发现其危害,并且主动终止和停下来。

因为我先借点小钱,买了东西,先享受了。过段时间,发现经济发展很快,赚钱更容易,还债很轻松,必然会刺激我继续借更大一点的钱,买我更喜欢的另一样东西,然后循环。

于是导致债务,背后在滚着雪球.

我们只要定性了债务是滚雪球的游戏,这个这个游戏,则必然有玩不下去的一天。
必然有崩溃的一天。

08年,全社会总债务规模不到30万亿.
这个是建国60年来的总债务规模。

08-12年底,债务规模增加33万亿.

4年增加的债务规模是前60年的总和.


因此我提出:消费者信贷,能带来一场经济繁荣,但更会导致一场灾难的观点。

现在假如全社会总债务规模是100万亿的话。包括影子债务。假如平均债务利息为6%,以最低算.

那么全年,仅利息,不算还本,就是6万亿.

债务的偿还,利息的偿还,都来源于资金的赢利,也就是说,都来源于消费市场.

而另一头,消费市场,却因滚雪球似的消费者信贷掠夺了消费能力,导致消费不足,导致资金赢利降低。

因此,债务越大,利息负担越重.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越萎缩,资金赢利能力降低,企业亏损。

两头挤压,危机的大小,不言自明。

以上,就是我对消费者信贷的危害的,相对完整的比较清晰的论述,有数据,有推理,有论证。

应该算比较清晰的。

这里还没有考虑消费者信贷刺激生产信贷同步繁荣,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0 12:53:05
clm0600 发表于 2014-6-20 10:34
地王频出,房价上涨,房地产等企业获得了巨额融资等等因素,这些都是生产端的要素,都无法左右房地产市场的 ...
最大的消费类信贷,房贷,其本质是扭曲提升了当前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但同时掠夺了未来的消费能力,透支了未来的家庭财政。

因此,房贷扭曲提升了地产市场的消费能力,是导致地产经济繁荣十多年的本质的,内在的因素。

房贷,因为中国无个人破产法,房贷承担无限责任,因此,房贷是银行里最安全的资产,而不是风险最大的资产。

但房贷,以银行的角度来说,缺点是房贷利率低,不能最大化赢利,同时回款时间长,回款缓慢。

我的观点认为,任何消费者信贷所到之处,这个行业必然会十分火暴,十分繁荣。但过后,将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房贷就不说了。例如现在的车贷,假如汽车行业脑袋发热不能认清形势,继续扩张的话,那么未来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0 13:09:01
clm0600 发表于 2014-6-20 10:28
一个经济体存在着普遍及大规模的消费者信贷,这虽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但更会导致一场经济灾难。而 ...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甲有1万元储蓄,乙没有钱,这时候社会购买力1万。
乙借了甲1万元买东西,这一万元对于社会来讲,是已有的购买力,并非透支未来的购买力。
将来乙用自己的收入还贷款期间,就算他不消费,那么这些收入也都到了甲的手里,甲自己也有后续收入,因此社会购买力总的来看并未减少。"

举的这个例子表面上正确,但因为没有继续深入,导致了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忽视了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具有货币的派生功能。而直接融资是没有货币派生功能的。

因此,你的例子缺陷在于以下.
甲有1万元,乙没有钱,全社会消费能力(货币供应量M2)是1万元.
假如甲把钱借给乙,那么这种借贷模式是直接融资,不派生货币,不对M2产生影响,全社会的购买力还是1万元.

但很显然的是,消费者信贷,是信用借贷,是跟银行借贷的。而银行信贷,是属于间接融资模式,则必然派生货币。
因此,实际上的例子应该是这样的。
甲有1万元,存银行,乙没有钱,向银行借贷1万(不考虑准备金之类的额外因素了),那么乙获得1万元资金后,必然支付转移给丙,而假如丙把1万元存银行。

则这个时候,甲有1万元存款,是消费能力,丙也有1万元存款,同样也是消费能力。

这就是我国在基础货币只有30万亿的基础上,而货币供应量,M2却高达100万亿的本质来源。

银行信贷可以派生大规模的货币,到了货币供应量M2中。

很显然,银行里躺着的100万亿存款,都是消费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