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octor Patent在SIPO主页上看到了一条新闻《申长雨: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国家智库》(http://www.sipo.gov.cn/zscqgz/2014/201405/t20140509_946885.html)。申局长提到关注“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性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几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看到其4月10日印发的《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里面也提到了“深化知识产权运用与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加快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预警机制”。这些新闻,我们隐约看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对于知识产权关注度的转变。
知识产权在很多书籍和著作都表述为,一种战略性的,可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制度。但实际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来,却鲜见国家智库这样国家层面的提法,也很少有哪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公司能够制定报告,以指导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或者对国民经济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知识产权行业更像是游离于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之外,坦白点说,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在我国的影响力与其它行业相比,实在太小了。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人对知识产权这样的无形资产意识还很薄弱,各种侵权、保护不力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再比如,中国企业无法意识到知识产权这种排他权利的真正作用,很多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申报高新企业;而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原因,就是知识产权对国家决策方面以及其他部委工作支撑不够。
中国著名企业海外投资是否会遭遇外国企业的围剿,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经营是否会影响中国相关行业的经济安全,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垄断,目前面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组织是否有足够实力支撑产业发展……这些问题不光是企业关心,也不光是国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关心,更重要的是国务院以及工信部、商务部、海关等国家部委都应该来关心的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国家智库,Doctor Patent在此也提出几个建议与大家分享:
1、国家智库不能仅仅依托某个单位或者部门,而应当依靠整个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要做到这一点,国家相关部委应创造一个充分竞争、平等、规范的市场环境,提供必需的政策、数据等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2、消除信息孤岛,加强行业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联系,再也不能站在专利里面看专利,要建立服务的思想,让知识产权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才是影响力的来源。
3、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思想,建立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家智库提供支撑。
期待知识产权能为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共享更多力量,也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这个行业,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