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曾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崔永元针对方舟子的言论提出强烈质疑,两人并为此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公开辩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通过网络媒介的快速传播,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熊世羽与广州医科大学黄踔基基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微博传播网络现象,分析其网络特征。研究结果发表在汉斯《社会科学前沿》2014年6月期刊上。
作者通过在新浪微博搜索“转基因食品”,使用高级搜索的筛选功能,限定条件为“原创”、“认证用户”、时间限制在2013年1月1日0 时至2013年10月1日0时,共获得11,536条结果。(查看原文)通过抽验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图1是依据为300名样本微博用户的相互关系,分析结点信息后,利用可视化工具NetDraw创建的网络关系图。其中,被越多的箭头所指向,点的大小就越大,那被关注的次数也越多,相当于拥有越多的粉丝。
从表1可以看出“媒体人”、“学科专家”、“企业人员”是微博中的主要传播力量。ZF人员次之,医护人员在微博中的话语量最少。

表2中,把300名微博用户按生活所在地划分,发现在华北地区的用户占了40.3%,为最大的组成部分。而华东与中南地区各占20%左右。三地区总和占了全部人群的81.3%。有理由相信,这三个地区的人群在网络上的活动,在转基因这个话题上,相对其它地区活跃。
表3是对300名微博用户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态度的统计分析。超过半数(53.0%)的用户对此问题持反对的态度。保持中立的占有29.3%,而赞成的只有17.7%。


表4显示了5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点度作为反映样本微博用户相互关注的指标,与其他四个指标的相关性都很强。同时,为研究被筛选的300名微博用户的特征,首先对微博用户的“身份”、“立场”、“地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表5是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分别与结点度、内结点度、外结点度作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p值)。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微博传播网络的结点度指标与微博用户的身份、立场和地区等个人特征有统计学显著关系。
查看原文请点击:http://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3516
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http://www.hanspub.org/),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点击:papersubmiss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