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279 20
2005-07-05

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到底有多高? 作者: 枯河渡者

发表日期: 2005-07-04 10:57:42

  2005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在祝福如愿考生的同时,也可以想象,大批贫寒学子无力支付高昂学费,绝望无助的情景依然。高学费已成为无数家庭痛苦和步入贫穷的直接原因。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高校收费为何这么高? 这10多年,涉及大学生培养成本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负责人往往会抛出难以查证的数字。但究竟将哪些费用开支计入大学生培养成本,每类费用支出是多少?每项培养费用的数字如何得出?这些关键答案一直隐匿在黑暗中。

  一次扩招的“大跃进”

  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大学扩招完成了一场大跃进,短短五年内:大学入学人数增长了353%。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新生108.4万人,当年毛入学率为5.4%,1999年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增长47.4%。2000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为220万人,比1999年增加35%,比1998年几乎翻了一番。2002年,当年录取新生321万人,毛入学率达到15%。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382.2万人,毛入学率17%。……

一次收费的“大跃进”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10年间中国大学学费的水平大踏步上升:1989年国内高校试点收费时,一般学杂费100元/年,到1993年全国高校平均学费已涨到了610元/年,1995年1124元,1997年1620元,2000年已达3550元,2001年又普遍上涨到5000元左右。到2005年,教育部确立了大学收费的新标准:除了艺术等专业收费每学年在万元左右外,其他普通专业收费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个档。这种涨幅肯定既超过了中国物价上涨的幅度,也大大超过了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

  高校学杂费5年增长5.34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上面的数据: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为5493394万元,包括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3567538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3350701万元),学费和杂费731134万元。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为7087280.0万元,包括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4431601.2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226112.2万元),学费和杂费1207835.5万元。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为9133504万元,包括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5311854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5044173万元),学费和杂费1926109万元。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为14878590万元,包括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7521463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7243459万元),学费和杂费3906526万元。   经过不算复杂的除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998年至2002年,5年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增长2.7倍,学费和杂费增长5.34倍,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增长2.11倍。……

  教育跻身中国十大暴利行业

  在一篇广为流传的《揭秘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文章中,教育“荣幸”地与房地产业、高速公路业、殡葬业、电力业、医疗业等一起并列在中国暴利行业排行榜上。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2004年上半年价格举报6大热点,教育乱收费投诉高居价格投诉榜首。2004年,教育乱收费已经持续四年位居榜首。从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组织部署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数据中就可窥一斑,根据对20个省6.3万多所大、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查出违法收费案件1.2万余件,违法收费金额21亿多元。如此数量庞大,是“个别学校的问题”吗?

  教育收费依据什么制定?

  早在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就提出高等学校“缴费的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教育部又于2000年参照国际上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学费一般都在全部教育成本的25%左右的做法,规定“高校的学费占其年平均日常运行费用的比例按25%掌握,未达到25%的可以提高到25%”。于是,普通高校收多少钱的关键就在于高校年平均日常运行费用是多少。   但十多年来,我们没有看到过教育主管部门或任何一所高校公布过“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依据和核算过程。“生均培养成本”已经成为一个谜,一个教育部加上上千所大学怎么算也算不出来、算不清楚的谜团。

  高校培养成本的N个版本

  1、新华网2005年6月13日有一则《教育部规范高校收费普通专业每年不超过六千元》的消息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算过,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1.2万元至1.3万元。   2、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培养一个本科生,不是像现在有些人讲的,一万多块钱就够了,要讲完整意义的培养成本,大概一个学生一年至少要四、五万块钱。我们在1999年确定了学校日常运行成本,什么叫日常运行成本呢?就是加上工资、加上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费等,这样平均下来,大概是1.4万。   3、北京科技大学财务处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学校每年的支出大致可以分为八块:教学、科研、业务辅助、行政管理、后勤、学生事务、社会保障和其他。以1999年为例,学校共有8500名本科生,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支出14800元。这些支出的资金要由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面一起负担。1999年国家给北科大的生均拨款4800元,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每人3200元,住宿费550元,每生所缺的6250元要由学校自己解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所缴费用其实只抵得上学校日常开支的20%。即使是按照今年上涨后的学费计算(不考虑物价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学费也不过占总开支的1/3左右。   4、《市场报》称据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8000元。

  以25%的名义,政府欠教育多少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的数据,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和杂费3906526万元,在校学生人数903.4万人,平均4324元。按照教育部“高校的学费占其年平均日常运行费用的比例按25%掌握”的精神,维持我国1552所普通高等学校日常运行需要15626104万元,应该由政府负担的需11719578万元。而当年国家财政类教育经费为7521463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7243459万元),缺口达4198115万元。这方面依靠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解决经费331363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解决278253万元,此外还有其他教育经费达2840985万元(注:这项其他教育经费没有详细说明,不知道其来源)。   2003年9月9日-21日,联合国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她指出,“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它来源来补上。”   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高了该投入目标,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应达到4%。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1992年这个数字是2.73%,1995年2.46%,1996年2.44%,1998年2.55%,2001年2.3%。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先生据此测算出,从1985年到2003年,政府欠教育的经费总计为10100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表示:“我觉得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根源是:政府没钱或者不愿意出更多的钱,却又急于实现教育的高速发展,于是以教育产业化的名义将成本转嫁到国民身上。” (本文版权属《道可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6 09:44:00

我到是觉得高校的实际投入没有想像的那么低,只是效率太低下,资源都配置给了许多不学无术之人和一些非教学项目,比如后勤那里了。

学校收费本也是天经地义,只是这种培养水平还收那么高的学费毫无道理。既然收费,学生就是主人,可惜学生在学校了面还是弱势群体,任人宰割。

学校收费也可以,那就开放教育市场,让国外的一些名校也参与教育。那恐怕许多高校都要喝西北风了。不过这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问题,恐怕是根本行不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9:48: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6 13:07:00

还是得把学生引导到自学成才这条路上 可这对中国光大博士生毕业的老师来说都如此难

还谈什么别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8 22:52:00

教授治校,教师们的伟大梦想!

不过我倒觉得一个学生的培养成本的确很高,高等教育的投入的确不足,虽然有浪费的因素。看看现在扩招之后多少学校的软硬件达不到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11 20:11:00
年代一些已知结论的课题,基本上没有什么科研的价值,用丘教授的话
说“连好一点大学的硕士学位都很难拿到。”现在这位博士已经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教授
了。 丘教授称,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本科生平均每年都有2到3篇的学术论文发表在一流的
学术期刊上,水平甚至可以超过国内一些名牌大学教授的论文水平。“我面试过很多要来
哈佛数学系念本科的学生,但是近两年,能够进入哈佛数学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几乎没
有。”

b育人、科研都需要大视野 “国内不是缺少投入,而是缺少做学问的热情和对科研的大视
野”,说起中国国内的数学研究,丘成桐教授认为,政府每年的投入不少,但是很少出什
么象样的成果,主要原因就在于太过追求短期出成果了。 丘教授举了个例子,某数学研
究所投入巨资,号称每年要面向全球引进2千名数学家,他认为,每年引进2千名数学家在
全球任何一个数学研究所都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花费巨资引进的很多学者每年在国内连
一个月的时间都待不到,更不用说是帮助国内研究什么先进课题或者培养人才了。“对于
一些课题研究,不在于投入多少,而是应该追求最前沿的课题。虽然研究一些二、三流的
课题可以比较容易出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再多也比不上一篇一流课题的论文,而且长期
以往,学术研究的水平只能越来越低,也不可能培养出什么优秀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11 21:23:00

花那么多钱,到头来不一定找到工作

中国人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心理会发生转变

接受中高等教育率将从逐年增加变为逐年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