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考研每日一题(0717)—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开始于以下那种货币制度(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 跛行本位制 D. 单本位制
参考答案:B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中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解析:
格雷欣法则是金银复本位中平行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考生在理解该知识点的时候应当注意两点:
1、格雷欣法则出现时,货币兑换只有一个比价——官方比例,人们只能在官方市场通过名义价值进行兑换,但是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构成其实际价值。有一种误解,如果黄金被低估,白银持有者会在官方兑换黄金,然后再在所谓的市场比例下换成更多白银,从而实现无风险套利,但是请考生们想想,首先黄金是足值货币,本身就有价值,市场上没有人愿意用自己被低估的黄金通过官方换成较少的白银,而白银的持有者也不会愿意用白银换到比官方更少的黄金,所以,最终流通的只有白银,不会有通过所谓市场比例的兑换交易套利(小规模的商品交易需求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自由市场的兑换套利是不存在的,而贵金属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了,就算是被收藏、熔化,其价值仍然存在。
2、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有“良币驱逐劣币”的情况,这种情况原理是与“格雷欣法则”不同的,所谓“良币”就是硬通货(币值稳定或有升值预期),“劣币”就是软通货(币值波动大或有贬值预期),那么在国际交易中,人们往往倾向于用硬通货进行交易、记账,尤其是储备,由于“劣币”需求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货币的“马太效应”最终“劣币”被逐出流通,该理论中的一个典型实例就是“美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