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同学阐述非常精辟,水平不一般。这里想继续求教:
我建立这个模型不是想论证一般劳动力价值在总体趋势上的贬值,而是希望求证在任意一时间段(点)上,劳动力交换上的不平等现象是必然的,而这种“必然”表现为劳动强度越高的工作,劳动报酬越低,而劳动强度越低的工作,劳动报酬越高这样一个头足倒立的现象。我企图将劳动强度越高的工作,其劳动报酬越低与劳动力价值具有自我贬值的趋向或自然属性联系起来。或者说,通过劳动力贬值趋向来论证劳动强度与劳动报酬倒挂。
一个更加简化的模型是否可以这样描述?
假定社会上任何其它产品各自的总量及其价格不变。
假定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有两种,A延长劳动时间;B提高劳动强度。而我们采用延长劳动时间。
那么我们会发现,随着服装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上的服装供给量一定增加。考虑到市场均衡因素,我们可以假定,服装的淘汰率提高,使得增加的服装产量总有订单需求,从而市场仍然是出清的。那么服装厂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并不会带来他们收入的增加,因为这些增加的产量需求可以通过降低对付服装的淘汰率来消化掉,不仅如此,而且由于市场上服装供给量的增加等于是降低了服装的边际效用,反映到交换价值上,则势必更加压低了服装的劳动报酬,进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而压低了劳动报酬。
这一服装上的生产变化可以递推到无数多的其它产品上。只要这种产品是出清的。
这个模型恰好能够说明的是,我国目前处于严重的生产过剩状态,这一生产过剩状态与一个社会的社会注意或资本主义属性无关而是与劳动具有自我贬值的内在趋势有关。
这个模型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证:
绝大多数的高收入人群——不论他们过去曾经如何劳动——他们收入的增加实际上得益于他们的不劳动而不是他们的劳动强度有丝毫增加。
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年收入过百万的人群,他们的高薪不是来自于他们的劳动强度增加恰恰来自他们的劳动强度降低(或者说是无法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举个例子:任何一个公司的总裁,你很难让他的劳动强度提高,因为以他过百万的年薪,即便是上帝因为他的懒散而停止继续给他收入,他也已经能过得很好。一个一年中唯一的劳动仅仅是陪别人打高尔夫球的人获得的报酬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他明年想要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的话,就连挥杆对他来说都是很高的劳动强度了,所以为了更高的报酬,他必须只是挥一挥笔。如果不幸,他竟然去劳神费力去安排给别人讲解他的公司运作,那么他的劳动强度就在增加,而他的报酬也一定随之下跌。